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212550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脂类营养生理和饲料替代蛋白源的研究

张帆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为研究对象,使用以豆粕为主的蛋白源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研究其对生长、存活、鱼体生化组成和主要消化酶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大黄鱼不同生长阶段脂肪最适需求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初始体重为10.57g±0.43g的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以豆粕为主要植物蛋白源,分别替代0(对照组)、35%、40%、45%的鱼粉(分别编号为PP00,PP35,PP40和PP45,鲜鱼浆组编号为FTF组),添加植酸酶、晶体氨基酸和复合菌等配制4种等氮(蛋白含量为46%)等脂(总脂肪为13%)的实验饲料,在海水网箱中进行为期6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蛋白替代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存活、体组成和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植物蛋白源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O.05)。饲料中的植物蛋白源高比例(40%、45%)替代鱼粉对肝脏组织和肠道组织结构有破坏作用,45%替代水平处理组实验鱼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使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后对大黄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均有显著影响(P<0.05)。胰蛋白酶的活性随着植物蛋白源替代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PP00组的肠道胰蛋白酶酶活最高,而FTF组的胰蛋白酶最低;各组中脂肪酶活性随着替代水平的增高呈现降低的趋势,FTF组脂肪酶最低;各组中的淀粉酶随着替代水平的增高同样呈现降低趋势但不明显。  2.该实验对两种不同发育阶段(幼鱼、成鱼)的大黄鱼的脂肪生理进行了研究。幼鱼阶段的实验大黄鱼的初始体重为10.57g±0.43g,成鱼阶段的实验大黄鱼的初始体重为194.65g±2.31g。以鱼粉、明胶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鱼油为主要脂肪源,糊精为主要糖源,通过调节糊精和鱼油的添加量使饲料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3%、6%、9%、12%、15%、18%,并用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物,制作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为42%,能量为17.64 KJ/g)的饲料(分别编号为L3,L6,L9,L12,L15和L18),在海水网箱中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幼鱼及成鱼的生长、存活、体组成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影响。其中幼鱼阶段的养殖周期为60d,成鱼阶段的为71d。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的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幼鱼和成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幼鱼和成鱼终末体重(FW)和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性影响(P<0.05),根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到幼鱼阶段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为11%,成鱼阶段的最适需求量为12%。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黄鱼成鱼全鱼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大黄鱼幼鱼全鱼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水分、灰分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粗蛋白含量在56.93%到72.60%之间,随着饲料脂肪含量不断升高全鱼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脂肪水平从3%增加到12%时,全鱼脂肪含量不断升高,当饲料脂肪水平从12%增加到18%时,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水分含量在70.43%到75.88%之间,当饲料脂肪水平从3%增加到9%时,全鱼水分含量不断下降,当饲料脂肪水平从9%增加到18%时,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灰分在L3最高为16.31%,L6组次之,其它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升高,大黄鱼幼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含量呈升高趋势,投饲18%脂肪饲料组的大黄鱼幼鱼HDL-C含量为4.80mmol/g,LDC-C含量为0.54mmol/,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饲料中脂肪含量对大黄鱼成鱼HDL-C的影响低于幼鱼,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升高,成鱼HDL-C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投饲9%脂肪饲料组的大黄鱼成鱼HDL-C含量为4.90mmol/g prot,投饲18%脂肪饲料组的大黄鱼成鱼HDL-C含量为2.10 mmol/gprot,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而饲料中脂肪含量对大黄鱼成鱼LDL-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幼鱼内脏指数(VSI)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上升,鱼体内脏指数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各处理组间肥满度(CF)和肝脏指数(HIS)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肥满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成鱼的内脏指数(VSI)、肥满度(CF)和肝脏指数(HIS)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肝脏指数(HIS)随着脂肪水平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大黄鱼;豆粕;鱼粉蛋白;营养生理;饲料脂肪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生生物学

麦康森

2012

中文

S965.322;S963.16

78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