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审慎指标的银行利润顺周期性研究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同时也暴露出宏观经济理论中的许多问题。国际社会开始对之前的经济理论做出反思,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出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目标是保持每个金融机构自身的稳健性,但微观主体的稳健并不能完全保证整体稳健。而且,由于金融机构间存在着大量的同业往来,所以各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相互关联,这加快了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播,从而可能导致在宏观经济层面积累系统性风险,加剧经济波动。因此,微观审慎性的总和并不等于宏观审慎性,基于微观审慎性的管理体系会导致金融机构行为、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以及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所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中国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宏观审慎指标框架。商业银行处于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利润的顺周期性对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的特点和宏观经济情况,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评价商业银行利润顺周期性的指标体系,并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银行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经营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税前利润的顺周期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银行利润各个组成部分顺周期性的不同特点。 研究方法包括H-P滤波法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首先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宏观审慎指标(MPI)体系,从银行利润和宏观经济两方面选取指标,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分析商业银行利润顺周期性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H-P滤波法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经营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和税前利润的顺周期性做了初步判定。最后通过面板数据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再次进行了分析。 H-P滤波法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的净利息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具有较明显的顺周期性;通过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利润存在较明显的顺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是GDP增长率和C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而与反映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波动的经济资本化率、Shibor利率和M2等指标联系较弱。 最后,在上述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开拓中间业务收入,提高非利息收入比例、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合理有效的逆周期机制、加强基础信息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缓释我国商业银行利润顺周期性的建议。
宏观审慎指标;银行利润;顺周期性;H-P滤波法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徐胜
2012
中文
F832.2
65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