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附着基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仿刺参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幼体附着变态率普遍偏低,附着变态初期幼体易患“滑板症”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仿刺参养殖业的发展。针对其他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研究表明,附着基的表面材质与附着基上的生物群落是影响幼体附着变态的两个重要因素(Zobell,C.E,1935),而关于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仿刺参幼体附着基表面材质进行了优化,同时采集仿刺参养殖池塘以及自然海区的附着细菌,筛选出能够诱导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高活性细菌。将表面材质优化附着基同筛选的高诱导活性细菌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仿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为仿刺参苗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中利用环氧树脂胶将450-1000μm、330-450μm以及250-330μm三个粒级的蛎壳粉和甘蔗渣分别粘附于透明聚乙烯波纹板表面,形成表面材质优化附着基。将表面材质优化附着基在成参养殖池中分别悬挂0、5和10天后取回,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分析不同类型的表面材质优化附着基对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仿刺参幼体在各优化附着基上的附着变态率同其悬挂天数成正比,且250-330μm蛎壳粉优化的附着基[蛎壳粉(S)]诱导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效果最明显。将表面材质优化附着基投入育苗池内应用实验的结果同样表明250-330μm的蛎壳粉优化的附着基能够显著诱导幼体的附着变态,同波纹板附着基相比,其表面仿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明显提高。 分离筛选得到可以有效形成菌膜的16株附着细菌,利用16S rDNA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其对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4株细菌具有明显诱导效果,其中3株属于Pseudoalteromonas属,另外一株属于Alteromonas属。在细菌附着密度为(1.07-7.84)×106、(6.95-8.48)×107、(1.01-3.61)×108cells/cm2时,4株细菌诱导下的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率分别为为32.50-37.50%、30.00-47.50%、57.50-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培养前述4株细菌并使其附着于250-330μm蛎壳粉优化的表面材质优化附着基表面,研究了两者对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综合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波纹板还是蛎壳粉(S),当其表面附着有4株细菌中的任何一株形成的单种菌膜后,其表面的仿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明显高于空白波纹板(10.00±8.20%)和无菌膜附着的的蛎壳粉(S)(25.00±5.77%)。分析分别附着有三株Pseudoalteromonas属细菌的波纹板同对应的蛎壳粉(S)表面仿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可知,细菌膜中细菌密度对仿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当附着细菌Alteromonas sp.1密度达到108cells/cm2时,仿刺参幼体在蛎壳粉(S)表面的附着变态率(77.50±2.20%)明显高于其在波纹板表面的附着变态率(62.50±5.00%)。蛎壳粉(S)同Alteromonas sp.1结合使用使得仿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高于其与其他细菌结合使用(P<0.05)。故认为250-330μ m蛎壳粉同Alteromonas sp.1结合是最佳的附着基优化组合。 利用蛎壳粉(S)同Alteromonas sp.1结合使用的应用示范实验表明有Alteromonas sp.1结合的蛎壳粉(S)表面幼体附着变态密度为(75.00±3.82)ind/dm2,显著高于无细菌附着的波纹板(49.00±6.83 ind/dm2)、无细菌附着的优化附着基(54.00±4.00 ind/dm2)以及有细菌附着的波纹板(64.00±3.26ind/dm2)表面的附着变态密度。 综上所述:利用250-330μm蛎壳粉优化的聚乙烯波纹板附着基可使幼体附着变态率提高50%;Alteromonas sp.1和3株Pseudoalteromonas属细菌能使幼体附着变率平均提高58%;Alteromonas sP.1同250-330μm蛎壳粉优化的聚乙烯波纹板附着基结合使用,则能使幼体的附着变态率提高到对照组的7倍,示范应用试验中,其提高比例为53%。250-330μm蛎壳粉优化的附着基同Alteromonas sp.1结合使用为生产中解决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率偏低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仿刺参;附着基;变态率;聚乙烯波纹板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产养殖
马甡;包卫洋
2012
中文
S968.9
53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