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开发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诸多问题。(1)人们对渔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捕捞强度过大;(2)由于工业生产、近海养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污染不断加剧;(3)我国渔业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锐减、海洋生物资源结构恶化、栖息地的逐渐退化和消失、生物种群和物种数量日益减少、海洋荒漠化,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恢复衰退的渔业资源,修复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我国相关部门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了相关管理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等,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海洋栖息地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人工鱼礁建设,已经被国内外的多年实践经验所证实,能够优化海域生态环境,修复渔业资源,改善农牧化渔业中的生态环境。 本文围绕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环境因子和底栖海藻进行调查,主要由6章组成,第1章综述人工鱼礁资源增殖,第2章为海洋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生态功能和评价方法,第3章为崂山湾人工鱼礁环境因子的分析,第4章为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第5章为崂山湾3个人工鱼礁区底栖大型海藻群落差异,第6章为总结和展望。 第3章,分析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海洋环境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海水温度年际变化为3.1-25.9℃,盐度为31.69-34.75,透明度为1.05-3.20m,pH为7.82-8.22;叶绿素的含量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DO、PO4-P、IN和SiO3-Si都是夏季低,冬季高。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水质评估,其中,pH、DO和PO4-P达到一类水质标准,BOD和COD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全年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状况,说明该海区受污染十分轻,适合人工鱼礁投放和海珍品养殖。 第4章,主要分析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底栖海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1)本实验通过对海藻样品的分类、鉴定,共采集到底栖大型海藻22种,其中红藻门13属17种,占总数的77.27%;绿藻门2属3种,占总数的13.64%;褐藻门最少,只有2属2种,仅为总数的9.09%。海藻构成情况与青岛其它海区以前的调查资料基本一致。(2)所采集的海藻中,55.56%的种类是暖温带性,27.28%是冷温带性,16.66%是亚热带性,因此,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区系性质为明显的温水性,且以暖温带为主,并具有一定的亚热带性。(3)海藻群落最优势种,冬季为海头红,春季为石花菜,夏季为小石花菜,秋季为小珊瑚藻。(4)海藻群落的生物量变化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5)海藻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变化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6)海藻群落的叶绿素a含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7)通过海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温度是影响海藻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营养盐。 第5章,比较了崂山湾3个人工鱼礁区海藻群落的差异:(1)海藻数量方面:峰山>港东>仰口;(2)优势种冬季和夏季差别不大,而春季与其它季节互不一样;(3)生物量方面:峰山区>港东区>仰口区,但峰山区和港东区差别不大;(4)群落多样性指数方面,3个礁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仰口区普遍要比港东区高,峰山区的变化不定;(5)叶绿素方面,港东区一直比仰口的高,峰山区秋冬季最高。通过RAD分析,影响港东区海藻群落变化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无机氮,峰山区为溶解氧,仰口区为无机氮。笔者认为海流和底质也是影响3个礁区海藻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 第6章,根据现阶段研究和实验结果,对本文进行了一个总结,并对人工鱼礁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人工鱼礁;底栖大型海藻群落;季节性;区域性变化;环境因子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渔业资源
唐衍力
2012
中文
S953.1;S932.7
84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