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典型海域沉积物油指纹特征研究
本文以渤海三个典型海域即莱州湾的东营附近海域以及辽东湾的葫芦岛和营口附近海域为对象,分别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在分析含量的空间变化的基础上,重点对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特征比值和多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分子特征比值进行了研究,为判断沉积物石油污染程度、进一步完善油指纹鉴定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葫芦岛、营口和东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总量(∑n-alks)分别5.53μg·g-1、3.88μg·g-1和2.27μg·g-1,三海域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总量(∑n-alks)大小为葫芦岛>营口>东营。
2)各站位碳数范围大多为C9~C35,其GC-MS谱图都为“双峰”型,前峰主碳峰C16且无奇偶优势,后峰主碳峰C31,奇碳占优势,表明三个区域表层沉积物为陆源和石油输入混合来源;都包含鼓包(UCM),表明受到石油的影响;营口海域短链正构烷烃为主导,前峰MH高于后峰MH,东营海域前后双峰高度基本持平;葫芦岛海域后峰明显高于前峰。三地受石油影响的程度从高到低或分别为东营、营口和葫芦岛。
3)研究的三海域CPI值均值及范围分别为:葫芦岛海域2.07(1.46~2.81)、营口海域2.11(1.53~2.65)和东营海域2.21(2.03~2.51);Pr/Ph值的范围分别为:葫芦岛海域1.37(1.01~1.73)、营口海域1.40(1.36~1.46)和东营海域1.50(1.45~1.52);∑n-Alk/C16范围为:葫芦岛海域25.63(13.95~38.34)、营口海域11.38(10.00~12.06)和东营海域9.88(8.29~11.37);TAR值范围分别为:葫芦岛海域3.48(1.77~5.18)、营口海域1.14(0.97~1.36)和东营海域1.03(0.74~1.24)。三个海域其正构烷烃都来自于陆源高等植物和石油烃混合源,沉积环境均为中性偏氧化环境,但其组成比例不尽相同,葫芦岛正构烷烃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营口及东营海域更多为石油污染,三个海域受石油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东营、营口和葫芦岛。
4)不同海域不同站位PAHs总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葫芦岛附近近岸海域不同站位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范围为320.9~576.4ng·g-1,均值为442.6ng·g-1,随着随着海岸线向海湾延伸,PAHs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布,以低环数PAHs为主,其所占比例的均值达到了54.7%;营口总范围为335.0~612.6ng·g-1,均值为431.3ng·g-1;东营总范围为223.3~720.6ng·g-1,均值为391.6ng·g-1,而且都是以低环数多环芳烃为主,这两个海域沉积物中PAHs含量分布比较均匀,但最高值都出现在离岸较近的站位,表明了人类活动对PAHs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另外,三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量没有太大差异。
5)应用相对丰度法和特征比值法分别对三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进行了定性的源解析,结果表明石油污染源在这三个海域都占有很大的贡献率,而且在营口附近海域中石油影响表现的更显著,明显强于葫芦岛和东营海域,而东营海域热解源表现增强的海域位于黄河口一侧,可见地表径流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6)应用MERM-Q法评价环渤海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产生综合生态风险可能性较小,各站位MERM-Q值均小于0.1,表层沉积物发生毒性可能性小于10%。
海域沉积物;正构烷烃;多环芳烃;油指纹鉴定;生态风险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马启敏
2012
中文
X55;X132.2
67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