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59393

小川未明童话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与启示

赵净净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小川未明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1926年以后主要从事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500余篇童话,有12卷本《小川未明童话全集》行世。小川未明作品中体现出的主题,如物质与精神之争、自然回归意识、美与道德的追求、真理与正义的追求等主题,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此外,小川未明的童话作品不是单单为了使儿童开心,而是为了引导儿童如何思考、如何生存的童话,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继“人的发现”和“妇女的发现”之后,“儿童的发现”这“第三个发现”,为现代文学带来了全新的景观。“被发现”后,儿童开始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物存在,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儿童文学也因担负着为人类社会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的使命而备受重视。儿童文学影响着儿童的未来,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相比之下,纵览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状况,不但起步晚,先天条件不足,而且不受主流学术界重视,一直被当作“小儿科”。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奉行利益最大化的当今时代,儿童文学又遭遇到后现代图像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分析中国儿童文学目前的发展状况,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调整,都成为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本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其中绪论主要介绍对小川未明的先行研究和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正文部分分别从小川未明的创作生涯、小川未明作品主题研究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问题等几方面展开。结论部分主要从小川未明童话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启示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小川未明作品中体现的主题,对当今社会具有强烈的启发性和警示性。本文拟在从作品主题的角度,探讨小川未明童话作品特色的过程中,审视中国儿童文学面临的问题,和小川未明童话作品中值得中国儿童文学借鉴的地方,以期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图书编辑、家长以及所有喜欢儿童文学作品的成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与启示。与此同时,中国童话作家笔下的童话,也未必没有值得外国借鉴、学习,值得继续沿袭下去的闪光之处。

小川未明;日本童话;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主题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日语语言文学

林少华

2012

中文

I313.078;I207.8

61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