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59290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研究

孙秀梅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大学衍生企业是裂变新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商业化的有效途径,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惠普、思科和谷歌等为代表的美国大学衍生企业(University Spin-off)带动了电子、网络、基因和生命科技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发挥着技术溢出和知识扩散的积极效应。以衍生企业方式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商业化,是大学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必然结果,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和科研实力雄厚的知名大学,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不断衍生出具有较高知识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如校办企业),成为衍生创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影响力日益提升。同时,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逐步深入,创业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迅速发展,大学衍生创业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新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衍生企业数量多、影响大、复杂度高,对该类企业的发展、成长、运营、孵化器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有效把握这一独特创业行为的本质规律,更好地发挥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效应。然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衍生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创新需求与风险逐步加大、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大学衍生企业虽然比一般衍生企业拥有启动优势,但是否能够比后者更好地成长发展,就要取决于其如何利用现有优势以获得持续优势。因此,在竞争如此激烈、成长愈发困难的环境下,大学衍生企业开发新事业是其应对成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开发新事业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大学衍生企业进行新事业的开发,主张企业资源与新技术或新创意的最佳匹配,可以说是企业应对成长问题以建立可持续优势的新模式。   基于此,本文对大学衍生企业和新事业开发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后,清楚地了解到大学衍生企业和新事业开发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目前,发现对大学衍生企业和其成长理论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关于新事业开发的资料相对少一些,但是还没有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研究。通过进一步地对企业衍生理论、大学衍生企业理论和新事业开发理论的梳理,本文把大学衍生企业理论和新事业开发理论融合在一起并且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1)对该类企业开发新事业的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内涵、动机和阶段,并最终提出了新事业开发的“双重主体”模型;(2)在充分研究两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得以成功开发新事业的管理保证,包括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实践;价值效应;管理模式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企业管理

李志刚

2012

中文

G647.5

60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