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但是,农业的生产率低下、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通过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率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当下统筹城乡发展的热点问题。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细碎化的现状和规模化农机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导致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机服务模式与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社会化服务为原则,以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专业化分工的农机服务,形成农田作业、产品运输、设备维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的产业组织体系,发展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农机企业运作体系,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实现组织产业化,建立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农机发展模式。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农业机械化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创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推进机制对促进山东省农机发展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示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阶段、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回顾,在此基础上,选取四个典型案例研究农业机械化创新模式,利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其理论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得出能够促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推进机制。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文研究思路、方法框架的介绍统领全文。第二章界定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等相关概念,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农业机械化相关问题予以分析。第三章首先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而从成效和不足两个方面介绍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四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四章首先用图文形式介绍了以户为单位的封闭模式、农户联合型模式、农机专业户模式和农机户+协会四个传统模式,进而以案例形式介绍了政府带动型、重点生产企业带动型、农机协会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四种创新型农机发展模式的概况、运行机制,并分别做了评价分析,最后得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价值。第五章主要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道路上的经验和启示:要建立政府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创新型的农机服务模式,加强科研投入和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长期稳定发展。第六章提出了山东省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机制,主要是从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保障机制和发展对策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其中,基本思路提到了建立综合指挥中心、农机银行、农机协会+合作社的纵向一体化服务模式,也介绍了订单服务(菜单式和套餐式)、全程委托、特色服务为代表的横向一体化服务方式。保障机制是从制度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融资保障机制四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得出要树立大农机意识,形成以政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专业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提供农田作业、产品运输、设备维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的产业体系,促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本研究创新之处体现在:⑴在总结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创新型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重点生产企业带动型、农机协会带动型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并以案例形式予以介绍和解析,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⑵通过对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创新型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通过专业化的实现,形成产业集聚的农业发展格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地区农业主导产业;有利于协调不同地区差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农技推广;农业机械化;山东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颜廷武
2012
中文
F327.52;F323.3
81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