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58869

四种绿藻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与抗凝活性研究

冯以明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以刺松藻(Codium fragile)、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和一种未鉴定绿藻为原料,采用脱脂后水提取和碱提取的方法,对这4种海藻中的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共得到15种粗多糖。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对9种可溶性多糖分子量和15种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种可溶性粗多糖分子量分布范围均较宽,纯度较低,需进一步分离纯化。15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各异,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刺松藻水提多糖(CFC和CFH)主要是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碱提多糖(CFA),尤其是浓碱提取多糖(CFS和CFT)中有高含量的甘露糖,推知其主要为甘露聚糖。盾叶厥藻多糖CPC和CPA2主要是木糖与半乳糖聚合物并含少量硫酸基,CPC还含有甘露聚糖;CPH主要含有葡聚糖和半乳聚糖,且糖醛酸含量高;CPA主要含有半乳聚糖。未鉴定绿藻多糖与刺松藻多糖相近,水提多糖主要为阿拉伯半乳聚糖,但硫酸化程度较低,浓碱提取的多糖主要为甘露聚糖。雨生红球藻粗多糖(HPC、HPH和HPA)的单糖组成相近并且复杂,蛋白含量较高,故需进一步纯化处理。   本研究将雨生红球藻冷水提多糖HPC用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分级纯化,得到纯化多糖组分HPC1-3。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量和基本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组分主要含有半乳糖(Gal)、甘露糖(Man)、阿拉伯糖(Ara)、葡萄糖(Glc)、葡萄糖醛酸(GlcA)、半乳糖醛酸(GalA)、木糖(Xyl)、鼠李糖(Rha)、岩藻糖(Fuc)、葡萄糖胺(GlcN)和半乳糖胺(GalN),其中,Gal含量最高,大于20%。多糖HPC1-3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02.6 ku,373.2 ku,577.5 ku和300.5ku。为了确定刺松藻浓碱提多糖CFS和CFT细微结构,经酸降解获得系列寡糖F1-7和P1-10。通过ESI-MS确定了6种甘露寡糖和10种硫酸甘露寡糖的聚合度和硫酸基数目。推知CFS和CFT均主要为甘露聚糖且硫酸化程度较高。对得率较高且硫酸化程度较低的难溶于水的多糖CFS进行特异性氧化和硫酸酯化后,分别得到水溶性良好的OxiCFS和CFSS。通过含量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比较研究,确定了OxiCFS为β-D-1,4-甘露糖醛酸聚糖,推知CFS为β-D-1,4-甘露聚糖。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APTT、TT、PT为评价指标,评价了11种绿藻粗多糖和2种经化学修饰的刺松藻碱提多糖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多糖C-H和CFC的抗凝血活性最佳,这与其单糖组成和阴离子强弱程度有关,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到抗凝效果;通过测定u-PA、t-PA、PAI-1,探讨了8种可溶性绿藻多糖对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C.C,C-H和C-A2是对u-PA活性有积极影响,但8种多糖均可提高t-PA/PAI-1,即可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并导致血栓的溶解,其中以CPH、CPA和C-H的效果最为显著,t-PA/PAI-1值约为空白的2倍,且远高于肝素对照品。最后,将所得的多糖通过还原胺化法对与FITC偶联,这些荧光标记的多糖被制成多糖芯片,为进行多糖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绿藻药材;药材鉴定;甘露寡糖;质谱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药物化学

于广利

2012

中文

R282.710.3;R284.1

93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