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58752

A Skopos Approach to Ren Rongrong's Translation of E.B. White's Children's Literature

李倩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既有一般文学所具有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的翻译活动也随之开展。近些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儿童文学的翻译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个文学翻译体系来说,儿童文学的翻译还是处于边缘位置,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翻译目的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德国,它侧重译本读者及读者反映,注重功能主义和社会文化因素。其核心内容是,翻译策略是由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的,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译本读者以及文化背景的制约。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分支,面对着特殊的读者--儿童,译者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结合儿童读者的认知、阅读特点和文化背景,采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原著的精神尽可能地传达出来。因此,目的论的翻译策略,适合应用于儿童文学翻译。   任溶溶作为一名翻译家,几乎为儿童文学事业贡献了一生,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他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有200多部,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同时,作为一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的职业发展生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历史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任溶溶形成了自己的翻译风格和翻译原则,并且成为了独具慧眼的编辑,在他的努力下,许多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   任溶溶的翻译作品在儿童读者中广受欢迎,其翻译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不谋而合。因而本文以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E.B.White所著的三本儿童文学作品的任溶溶译本,分析并证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在任溶溶译文中的应用与体现,以及将目的论作为儿童文学翻译活动指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目的论;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滕梅

2012

I046

62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