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问题。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积极高效地处理好就业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产生冲击的传导属于由外而内的输入性传导。这种输入性的传导机制体现了“蝴蝶效应”和“羊群效应”的特征,而且冲击的对象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出口及其相关行业上。国际金融危机是通过三种具体途径即贸易渠道、汇率渠道、投资渠道而将其危害性输入中国。通过贸易渠道,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同时,美国、欧盟等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频繁对我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加重了我国出口行业中的就业问题。通过汇率渠道,我国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非常大,而美元处于贬值通道中,由此从成本和利润两方面对我国企业产生挤压,中小企业大量倒闭,造成严重失业。通过投资渠道,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对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岗位冲击较大。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现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提供对策思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部需求萎缩,导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治理难度加大;而内部需求不足,则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内需不足外需不旺的合力使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地区经济结构也需要统筹安排,东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不同的发展进程和资源特点做好规划,由此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主要群体均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农民工因失去工作岗位而出现返乡潮,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持续增长,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全球经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出台了旨在保护本国就业的应对之策。其基本经验在于以促进就业为首要目标,加强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鼓励创新精神,发展新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注重失业救济和就业援助,进一步完善本国社会保障制度。
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状况,并借鉴国外应对之策的基础上,我国扩大就业的对策思路主要是:(1)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适时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增加就业。主要处理好经济刺激计划中投资方向问题,应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首先要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实现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发展。(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抵御危机能力,促进就业。要求我国进一步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强职业培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4)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失业救济,加强就业援助,保障就业。(5)建立和完善我国失业预警机制,稳定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建立和完善失业预警机制的基础,覆盖各层次的失业预警指标体系是失业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骨骼,现代计算机技术则为失业预警机制中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国际金融危机;就业结构;下岗失业;社会保障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荆友奎
2011
中文
F249.214
76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