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研究——以绩效财务会计为中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介于营利性组织和政府之间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蓬勃兴起,多元化的非营利组织能够以灵活、高效率、体贴个性的特点满足社会需求,不仅成为市场服务和政府服务的有效补充,也成为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基于中国社会背景成长起来的非营利组织带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烙印,其成长和发展也就具备了中国特色。首先,我国长期以来以国有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政府包办的模式使事业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由财政提供资源、在政府预算框架下运营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使得这类组织背离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具备的特点,难以在市场机制语境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包括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公信力差等很多问题,也引发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迫切要求;其次,我国民营非营利组织起步晚,发展不平衡,运营和管理都不规范,参与市场的经济能力弱小,亟需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扶持和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给予指导和完善;再次,同样是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和国有事业单位目前处于不同的制度框架下,导致在资源配置、运营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利于完善这类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利于这类组织有序竞争,不利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这两类组织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建立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平等的制度框架,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社会公益服务的质量。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存在理论的规制,以完成使命为宗旨,组织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运营缺乏明确的市场信号,难以用利润等指标评价其绩效;加上其管理上具有产权的公益性、资源依赖性等特点,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进行绩效管理,以组织运营的经济性、效率性、社会效益性等维度评价组织的绩效和社会影响力。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管理需要构建一个可以全面提供绩效管理信息和对组织绩效进行有效控制的会计系统,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和民营非营利组织会计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进行全面研究,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绩效服务。
本文基于非营利组织存在理论定义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范畴,对这类组织的管理特征和构成要素进行解析,论证了其进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和民营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缺陷以及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借鉴局限,提出建立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的构想。本文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的本质是以信息为手段的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绩效会计的目标和职能、会计假设、研究对象、会计要素等基础理论问题,并设计了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绩效会计模式。在绩效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中,论述了绩效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目标及构成体系,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相互关系,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提出构建以资源、负债、资源剩余、投入、产出和效果为会计要素,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双重确认基础,以资源剩余绩效表、运营绩效表和综合绩效表为会计报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评价绩效所需要的信息。
非营利组织;绩效财务会计;政府职能;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权责发生制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会计学
徐国君
2011
中文
F230
164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