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8343

长牡蛎品种选育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王庆志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又称太平洋牡蛎,是世界范围内养殖最广、产量最高的经济贝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海水养殖种类。由于我国养殖的长牡蛎品质低、规格差,无法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因此,培育出品质好、生长快、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是提高我国牡蛎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自2007年以来,我们构建了中、日、韩核心种质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了连续3代的选择,获得了各群体的快速生长选育系,建立了长牡蛎壳色(左壳纯黑、左壳纯白)和外套膜色(外套膜纯黑、外套膜纯黄)的新品系。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长牡蛎连续3代群体选育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比较了中、日、韩群体间重要数量性状的差异;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了连续选育对群体遗传变异的影响;估算了长牡蛎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了长牡蛎壳色和外套膜色系选育系的生长、遗传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地理群体连续选育3代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   第一代至第三代选育在提高3个群体长牡蛎的生长速度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平均每代壳高增长8~14%。第一代选育,中、日、韩3个群体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567±0.044、0.684±0.041和0.269±0.049;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34±0.028、0.402±0.024和0.149±0.027。第二代选育,中、日、韩3个群体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834±0.262、0.584±0.133和0.573±0.015;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57±0.143、0.312±0.071和0.332±0.009。第三代选育,中、日、韩3个群体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812±0.411、0.868±0.547和0.676±0.307;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47±0.226、0.471±0.297和0.367±0.167。   2不同地理群体选育第二代数量性状的比较   不同群体间的主要数量性状差异显著。生长方面,日本群体的壳高和总重显著大于中、韩群体,表明日本群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壳型指数方面,中国和韩国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05),日本群体壳型指数C显著高于中、韩群体(P<0.05),其余壳型指数均低于中、韩群体;颜色性状方面,不同群体的左壳、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差异均极显著(P<0.05),左壳的着色程度依次为,韩国群体>日本群体>中国群体,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均依次为,日本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   3长牡蛎不同选育世代的遗传学分析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长牡蛎基础群体(F0)、连续3代选育群体(F1-F3)和两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群体数量、亲缘关系度和家系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在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4.0~29.4,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值的范围分别为He=0.925~0.956和Ho=0.718~0.809。选育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较基础群体和野生群体未发生明显降低,仍保持较高水平。不同方法估计有效群体数量的结果表明,选育群体较基础群体和野生群体的有效群体数并未显著减少。各群体的亲缘关系度(Rxy)值基本相同,范围为-0.015~0.054,选育群体内未发现含有大量个体的家系。因此,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基础群体和野生群体未发生明显变化,这对进一步的选育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长牡蛎幼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5日龄至25日龄幼体壳高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161~0.771,壳长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139~0.814,其中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壳高的遗传力依次为0.387、0.364、0.262、0.378、0.161,壳长的遗传力依次为0.383、0.398、0.302、0.361、0.139,为中等遗传力。长牡蛎幼体不同生长时期壳高和壳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范围分别在0.091~0.820、0.224~0.360,表明以壳高或壳长为参数进行选育时,均可达到改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效果。   5长牡蛎成体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长牡蛎的壳高与壳长、壳宽、总重、壳重和肉重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壳高与出肉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壳高与壳型指数A、B、E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壳高与壳型指数C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壳高与壳型指数D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长牡蛎的5种壳型指数的遗传力较低,其中壳型指数B的遗传力为0.2±0.09,其它壳型指数的遗传力均低于0.1或为0。长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的遗传力依次为0.35±0.15、0.20±0.11、0.15±0.10、0.27±0.13、0.08±0.16、0.14±0.11和0.19±0.14。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壳高与其它性状表型相关的大小依次为壳重>总重>肉重>壳宽>壳长>出肉率,壳高与其它性状遗传相关的大小依次为肉重>壳长>壳宽>总重>壳重>出肉率。   6长牡蛎不同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壳高的遗传力在100日龄至360日龄之间变化不大,大小为0.29~0.34,在500日龄时最小,为0.13±0.12。表型相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范围为0.09~0.24。遗传相关在100日龄至360龄的范围为0.49~0.83,100日龄、200日龄和500日龄为负相关,分别为-0.38±0.88和-0.25±0.91。   壳长在100日龄至500日龄时的遗传力为0.12~0.44。表型相关在100日龄至360日龄的范围为0.13~0.31,100日龄、200日龄与500日龄为负相关,分别为-0.02±0.10和-0.01±0.11。遗传相关在100日龄至360龄的范围为0.23~0.99,100日龄、200日龄、280日龄与500日龄为负相关,分别为-0.74±1.40、-0.38±1.23和-0.19±0.93。   壳宽在280日龄至500日龄时的遗传力为0.14~0.39,在500日龄时最小,为0.14±0.12。不同生长阶段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表型相关为0.01~0.23,遗传相关为0.44~0.98。   总重在280日龄至500日龄时的遗传力为0.15~0.42,在500日龄时最小,为0.15±0.14。不同生长阶段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值均较小,表型相关为0.12~0.30,遗传相关-0.28~0.25。   7长牡蛎壳色的家系选育   第350和450日龄时,壳黑组和壳白组的壳高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壳黑组、壳白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生长阶段存活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左壳黑的家系中,各家系内均未出现1级着色(白壳)的个体,所有家系主要为3、4级着色的个体;在左壳白的家系中,2个家系主要为1、2级着色,2个家系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4级着色个体;在对照家系中,各家系主要为2、3级着色。左壳的白色对黑色可能具有显性效应。   8长牡蛎外套膜色的家系选育   第350和450日龄时,不同外套膜色的交配组的壳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交配组的存活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外套膜纯黑的3个家系中,各家系均未出现Ⅰ级着色(黄色)的个体,各家系3、4级着色的个体合占比例在90%以上;在外套膜纯黄的2个家系中,YY1家系90%以上为1级着色,YY2家系中1、2、3、4级着色的个体各占一定比例。在外套膜纯黑和纯黄的正反交家系中,1、2、3、4级着色个体的比例相近。外套膜的黄色对黑色可能具有显性效应。

长牡蛎;群体选育;遗传力;遗传多样性;家系选育;遗传参数估计;生长性状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水生生物学

李琪

2011

中文

S917.4

149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