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研究
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工业化以来人与自然愈来愈激烈的冲突所带来的现实困境,在反思人类各种文明形态的基础上,为谋求人类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而正在开创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它是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理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又是人类自觉的选择。其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摆脱传统的西方发展模式,导致环境问题的突显。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消耗的形势十分严峻,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因此,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但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只会使我们离现代化的道路越来越远,更谈不上紧跟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因此,要开辟一条全新的超越以往的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必须具有学术前瞻性、学术原创性、学术问题意识和学术现实性。当前的生态文明研究,必须建立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和谐世界的旗帜下,在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全面系统科学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并且应广而告之,从而使其深入人心,付诸行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以我国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进程为切入点,厘清生态文明的涵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其主要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本文构建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研究,根据写作的需要,将文章的主体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如何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没中主导作用的必要性,然后简要概述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最后阐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其重要性,然后对公众参与的典型个案——厦门PX事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对策。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合作。首先分析了区域合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必要性,然后简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探索实践以及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据此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合作的对策,并且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闽台合作的建议。
生态文明;海峡西岸经济区;政府作用;公众参与;区域合作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行政管理
王书明
2011
中文
F127.9
63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