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以潍坊为例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成功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重要途径,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还是从学术研究的层面都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本文采用共性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结合探讨潍坊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相关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可行性的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即:强化组织领导,把转移工作纳入就业目标责任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服务体系;优化考核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四级就业管理体系;拓宽输出渠道,扩大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体系;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保护体系;采取综合措施,构建高质稳定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理论。第二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一般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第三章分析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介绍了潍坊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第五章在总结潍坊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第六章为结束语,得出本文主要结论,找出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目标;工作服务;技能培训;执法监督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姜忠辉
2010
中文
F323.6;F304.6
64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