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胶州湾是与黄海相通的典型的半封闭海湾,对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受径流输入、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河口区无机氮含量严重超标,局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赤潮爆发频次增加,给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带来损害。本研究正是通过分析胶州湾海水因子的长期变化,对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胶州湾海水的污染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胶州湾海水因子分析。2008年和2009年,DO、pH、COD、石油类、Cu、Zn、As、Cr、Hg、Cd和Pb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水质标准;DIN含量符合四类及以下水质标准;PO4-P含量符合二、三类水质标准;污染物平面分布自湾东北部高值区向西南部和湾口处含量逐渐递减。1996~2009年DO、pH、COD、石油类以及重金属皆达到一类水质标准;DIN含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三类及以下水质标准,年际变化整体呈先上升后平稳再下降之势。“九五”和“十五”期间为四类以下水质(>0.5mg/L);“十一五”DIN含量有所下降,2007和2009年达三类水质;1996~2009年PO4-P含量符合二、三类水质标准。
胶州湾海水质量评价。2008和2009年,单因子评价表明DIN是首要污染物,其次是PO4-P;水质类别面积评价表明,劣四类水质面积为55.8%和35.3%,水质由北向南逐渐变好,湾口为二类及以上水质,李村河口、楼山河口以及红岛养殖区为四类及以下水质;水质定性评价为差;潜在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湾体处于不同程度的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河口处富营养化严重;有机污染指数评价表明,有机污染程度级别为2级,水质开始受到污染,河口处有机污染严重。1996~2009年胶州湾水质综合评价为差,且“十五”期间水质极差,劣四类水质百分比≥40%。
胶州湾主要污染物分析。按照污染物来源分为团岛、海泊河、李村河、板桥坊河、楼山河、墨水河、大沽河和前湾等8个排污单元。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排序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COD的入海通量为52879吨/年,生活源占49.7%,楼山河、李村河、大沽河排污单元贡献率最高;氨氮入海通量为7411吨,生活源占52.6%,海泊河、大沽河、李村河排污单元贡献率最高;总磷入海通量为740吨,生活源占50.3%,大沽河、李村河和海泊河排污单元贡献率最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广覆盖的污水收集管网,推进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加快解决结构性工业污染,严格实施总量控制,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大力治理面源污染;循环利用再生水;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胶州湾;海水水质;环境质量评价;富营养化;污染防治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娄安刚
2011
中文
X824;X55
81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