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增长的实证分析
居民金融资产指居民持有的金融债权(Financial Credit)及权益性凭证资产(Equity Asset),是国内金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剔除CPI因素后,在美国、日本等市场相对完善、经济相对发展成熟的国家,居民可支配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由居民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产生,而在中国,一些金融资产(如储蓄等)的名义收益率不及CPI指数,剔除CPI因素后已经是负增长。改善居民资产投资环境,改变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领域,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探讨,本文也是基于学者的研究,采用最新数据进行的。
论文在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各国和国际上居民金融资产相关理论与研究动态,对金融资产增长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总结与比较,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与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研究的方式,从存款、证券、保险等角度对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数量及结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发现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总量偏低和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如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中存款比重偏高而有价证券和保险比例过低、居民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发展受到抑制等。为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的对策及建议,文章在分析金融资产增长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量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VEC)研究居民金融资产及其影响因素,验证了金融资产总量(Financial Assets)、经济发展(GNP)、居民收入(Income)、居民消费(Consume)这几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GNP和居民收入与金融资产滞后一阶同方向变动,而消费与居民金融资产滞后一阶反方向,滞后二阶同方向变动。在模型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对促进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消费对金融资产滞后一阶反方向,滞后二阶、滞后三阶正向影响,并且随着期数增加,这种影响是递增的,这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居民金融资产;增长结构;均衡消费;收入总量;误差修正模型;多元化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李延敏
2011
中文
F126.2;F832.48;F224
72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