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7896

褐藻酸钠分子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赵珊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论文采用高温高压以及氧化降解的方法对褐藻酸钠生产中间产物褐藻酸进行降解,降解产物在无水乙醇中用氢氧化钠中和转化为褐藻酸钠,然后分别采用乌式粘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粘均分子量(Mη)与质均分子量(Mw),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且论文以自制褐藻酸钠作为标准品对分子量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乌式粘度法虽然方法简单,但测定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并且该方法不能直接求出绝对平均分子量,而是间接地通过经验公式计算Mη,所以测定结果误差较大。   2、葡聚糖标准品的HPLC测定结果表明,样品色谱图均只出现一个吸收峰,峰宽较窄且峰形对称,以标准品的分子量对数(logMw)对保留时间(t)进行回归处理,得到线性回归方程:logMw=-2.0338t+25.834,R2=0.9926,表明在4320~521000分子量范围内,两者呈良好的回归关系。   3、采用超滤和透析相结合的方法,自制了褐藻酸钠标准品,分级得到六组褐藻酸钠分级产物S1~S6,分子量分别为50~100 k、14~30 k、7~10 k、3.5~5 k、1~3 k以及0.5~1 k,经HPLC分析发现,色谱图中均只出现一个吸收峰,峰宽较窄且峰形对称,表明分级效果较好,样品较纯,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以S1~S6平均分子量的对数(logMw)对保留时间(t)进行回归处理,得到线性回归方程:logMw=-0.6772t+15.238,R2=0.9934,表明在1000~100000分子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批间变动系数<5%,表明分级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分级产物总糖含量,结果表明,分级过程中总糖含量基本守恒,损失较小,分级效果较理想;采用咔唑比色法测定了褐藻酸钠的纯度,结果表明,分级产物的纯度均达到96%以上,其中最高纯度可达97.59%。该分级方法精制得到的褐藻酸钠S1~S6适合用作分子量标准品,分子量范围在1000~100000之间。   4、HPLC法具有高精密度、高速、高效、高分辨率、高灵敏度、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量少和容易回收等特点,适合应用于褐藻酸钠的分子量检测。   5、采用高温高压以及H2O2氧化降解的方法制得褐藻酸钠,采用HPLC法对分子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褐藻酸在60℃及100℃条件下,需要经过180 min的降解,制得的褐藻酸钠分子量才能由330 k分别降解到150 k和18 k左右。而在121℃高温高压条件下降解5 min,制得的褐藻酸钠分子量就可以从330 k降到22 k左右,2 h后,分子量可以降解到10 k左右。在121℃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降解程度以及降解速度均明显高于60℃以及100℃。因此,褐藻酸降解程度与降解温度、降解时间呈正相关。在H2O2氧化降解的过程中,随着H2O2浓度的提高,褐藻酸与H2O2质量体积比的降低,褐藻酸的降解作用不断加剧,当比例降低到0.8%之后,H2O2的浓度不再影响褐藻酸的降解程度。因此,褐藻酸降解程度与褐藻酸和H2O2质量体积比呈负相关。选择降解温度、降解时间以及褐藻酸与H2O2的质量体积比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量在100~300 k范围内,应在60℃下降解5 min;分子量在50~100 k范围内,应在100℃下降解5 min,褐藻酸:H2O2为2.4%;分子量在10~50 k范围内,应在100℃下降解30 min,褐藻酸:H2O2为0.8%;分子量在5~10 k范围内,应在121℃下降解30 min;分子量在5 k以下,应在121℃下降解90 min,H2O2为2.4%。

褐藻酸钠;分子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氧化降解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许加超

2011

中文

R284.1

74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