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酸在刺参、南美白对虾体内的代谢及大黄对刺参的免疫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刺参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单次体腔注射大黄酸后药物在刺参肌肉、呼吸树、体腔液和体壁中的代谢规律,探讨刺参对该药物的代谢特征,为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第二部分,研究南美白对虾单次肌肉注射大黄酸后药物在其肌肉、血淋巴、肝胰脏和鳃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大黄及大黄制剂在治疗对虾烂鳃病方面提供组方依据。第三部分,在刺参空白饲料(鼠尾藻粉和海泥)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黄粉,研究大黄对刺参免疫方面的影响,从免疫方面指导大黄的使用。主要结果如下:
一、大黄酸在刺参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在水温14±1℃条件下,给健康刺参体腔注射5.33mg/kg剂量的大黄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酸在其体腔液、呼吸树、肌肉、体壁中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数据分析采用3p87药代学软件。结果表明:除体壁中的大黄酸代谢规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外,大黄酸在其它三种组织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大黄酸在上述四种组织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6h、0.67h、0.54h和0.88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24h、26.1h、71.48h和8.93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9.29mg/L·h、105.6mg/L·h、132.38mg/L·h、20.99mg/L·h。以上研究表明,体腔注射大黄酸后,药物在刺参各组织中能迅速达到峰值,具有吸收快、消除半衰期长、代谢慢的特点,主要经呼吸树排出体外。
二、大黄酸在南美白对虾体内的研究:采用循环水槽养殖南美白对虾,水温控制在26~2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南美白对虾单次肌肉注射5mg/kg大黄酸后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研究大黄酸在南美白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测定南美白对虾单次肌注大黄酸后,不同时间点药物在其血淋巴、鳃、肌肉和肝胰脏中的浓度变化,利用3p97对药物-时间浓度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酸在南美白对虾四种组织中的药动学模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大黄酸在南美白对虾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17h、0.23h、0.44h和2.73h;最大药物Cmax分别为1.81mg/L、2.06mg/L、0.44mg/L和2.31mg/L;表观分布容积(V)分别为2.62L/kg、2.33L/kg、10.35L/kg和0.96L/kg;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5.85mg/L·h、11.54mg/L·h、2.18mg/L·h和17.56m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13h、3.72h、3.12h和2.36h。大黄酸在南美白对虾各组织中能较快达到药物浓度峰值,具有吸收快、分布广泛,清除能力强、消除速度快等特点。大黄酸在南美白对虾鳃部的含量较高,为养殖生产中使用大黄制剂治疗南美白对虾烂鳃病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大黄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刺参分为四组,一个空白对照组(投喂鼠尾藻和海泥),和三个分别含2%、5%、10%(质量分数)大黄粉的剂量实验组。各组连续投喂相应饲料28天,之后投喂空白饵料2周。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刺参体腔液中的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结果显示,10%剂量组第七天时的LSZ活力比空白组提高了一倍,在第二十一天时2%剂量组和5%剂量组相对于空白组酶活分别提高了92.86%和96.43%;三个剂量组的SOD活力均在第七天达到最高,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4.36%、8.87%和9.28%,第二十八天时各剂量组酶活均低于空白组,且差异性显著(P<0.05);2%和5%剂量组的AKP酶活低于空白组,10%剂量组的AKP酶活在第二十一天时达到最高值,与空白组间的差异极显著,为空白组酶活的6.99倍;相对于空白各剂量组ACP的最大酶活分别为3.55倍、3.79倍和8.61倍。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建议投喂含2%和5%大黄的饲料三周,含10%大黄的饲料两周,可提高海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持续投喂时间不宜过长,各免疫指标在停止投喂药饵两周左右可恢复至平常水平。
大黄酸;药代动力学;非特异性免疫;刺参;南美白对虾;代谢特征;饲料添加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产养殖
董双林;王勇强
2011
中文
S963.736
72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