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化测评及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相对落后的产业,农业信息化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和我国农业发展态势,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对国际化竞争,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是我国面临的紧迫课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剖析,量化评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明确了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绩及主要问题所在,同时,结合外部影响因子的分析,确定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及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架构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结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选择了具体发展方略和农业信息化有效推进模式,提炼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政府和社会产业两个层面给出了实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从而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制定农业信息化政策提供依据。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从1996年的0.06已上升到2007年的0.86,达到了“优异”状态,取得的成绩可以概括为:农业信息化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信息化基层工作薄弱;农业信息技术实用性较差;农业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业信息类产业发展滞后等。(2)从农业信息化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对各影响因子对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农民的素质、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农业信息组织与管理能力和政府调控能力等,制约因素主要有农民收入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及农业信息化成本等。(3)利用SWOT矩阵,确定出下一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应当选择W-O扭转型战略,并应在农业信息化融资模式、建设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工作的重点领域应当是:农业信息化基础理论研究、农业信息资源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基层建设以及农业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信息化;综合评价;SWOT矩阵;发展战略;融资模式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殷克东;刘岩一
2010
中文
F224;F320.1
71
2011-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