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海蜇横裂生殖影响的研究
海蜇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一种传统海鲜食品,我国人民食用海蜇有几千年历史之久,海蜇位列“海产八珍”之一,海蜇还是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成份。近年来,海蜇增养殖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与海蜇苗种生产密切相关。横裂生殖是海蜇生活史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获得海蜇苗种的唯一手段。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长期、短期低温条件及降温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效率及螅状体保育成活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长期低温条件下,海蜇横裂生殖后的螅状体经过1年之久的长期低温保育后,其存活率约为33%,显著高于不采用低温条件保育螅状体的成活率。横裂生殖后螅状体经长期低温保育后,碟状体释放率仍然高达15%,其横裂生殖能力可与正常螅状体相比。虽然通常认为低温培育有利于海蜇横裂生殖,本文首次采用较严格的实验手段证实了该观点,但其内部调控机制尚需更多的研究。该结果表明海蜇横裂生殖完毕后的螅状体可以加以重复再利用,节约育苗成本。
将19℃下即将释放碟状幼体的螅状体暂养于11℃,当水温从11℃逐渐降低至6℃时,海蜇的碟状体释放率变化在9.48%至1.07%之间,并且所释放的碟状幼体可以继续发育成为正常的幼海蜇。该结果表明,当海蜇螅状体即将进行横裂生殖时,即使降温也不能阻止海蜇横裂生殖过程的继续进行。本文认为,海蜇的横裂生殖存在一种温度触发与低温耐受的特殊调控机制,这种特殊的调控机制与其它动物的有性生殖的调控方式有所不同,其具体过程尚需更多的研究。
本研究采取如下的短期低温处理措施以诱导海蜇的横裂生殖,取自然温度下的海蜇螅状幼体,每天温度变化幅度2~3℃,最低温度为6℃,最低温度维持期不少于6天,最终温度升至22℃,合计短期低温处理时长为20天左右,低温处理期间给予充足的卤虫无节幼体饵料。结果发现,秋季刚刚孵化附着20余天的新海蜇螅状幼体经过短期低温处理,不能够被诱导产生横裂生殖。而饥饿数月往年所培育体型较大的旧海蜇螅状幼体,经1次低温处理后10余天后才有横裂生殖发生,经第2次低温处理后3~4天内普遍发生了横裂生殖,其碟状体释放率波动在8.33%~50.00%之间。虽然旧螅状体对照组合计碟状体释放率与低温处理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横裂生殖零乱地发生,没有规律可循。这些结果表明,足够的营养储备是海蜇横裂生殖的基础。在海蜇螅状体具有足够营养储备的前提下,短期低温处理措施作为海蜇天然生活史的一种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可以有效地诱导海蜇横裂生殖批量地发生。
本文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有助于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调控机制,在生产上可为海蜇苗种培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海蜇螅状体的重复再利用效率,及时地大量获得海蜇碟状体苗种,节约育苗成本,有助于海蜇增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
低温处理;海蜇;横裂生殖;螅状体保育成活率;内部调控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渔业
高天翔;游奎
2011
中文
S917.4
74
2011-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