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7563

饲料糖水平对大菱鲆和牙鲆生长、生理状态参数及体组成的影响

李晓宁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研究对象,以4种等氮等脂肪(粗蛋白49.35±0.14%、粗脂肪10.80±0.11%)、糖水平分别为15.0%、18.5%、22.0%和25.5%的饲料为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水温,15-18℃;盐度,28.5-32.0;溶解氧,7.0mg/L)中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大菱鲆和牙鲆生长、生理状态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初始体重分别为4.30±0.01g(实验1)、89.57±0.32g(实验2)和208.30±0.29g(实验3)的大菱鲆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大菱鲆生长、生理状态和体成分的影响,探究不同生长阶段大菱鲆饲料中糖的适宜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糖水平饲料对3个阶段大菱鲆的存活率(SR)、摄食率(FR)、饲料效率(FE)、肥满度(CF)、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及鱼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幼鱼期(实验1),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脏体比(HIS)随着饲料中糖水平升高而下降,其中15.0%饲料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22.0%和25.5%饲料组(P<0.05);15.0%饲料组大菱鲆的肝体比(HIS)显著高于25.5%饲料组(P<0.05)。在生长期(实验2)和养成期(实验3)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脏体比(HIS)不受饲料糖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幼鱼期(实验1)和生长期(实验2)各处理组间大菱鲆的肠道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养成期(实验3),18.5%饲料处理组大菱鲆的肠道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22.0%和25.5%处理组(P<0.05);15.0%处理组显著高于22.0%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随着大菱鲆的生长,其对饲料糖的耐受能力越来越强,大菱鲆幼鱼饲料中的糖的适宜含量为15.0%或更低,而中鱼和大鱼阶段饲料中的糖含量可达25.5%。   2.以初始平均体重(4.96±0.02)g的牙鲆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饲料糖水平对牙鲆生长、生理状态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糖水平对牙鲆存活率(SR)、摄食率(F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肥满度(CF)、肝体比(HIS)、肝糖原、肌糖原和血清葡萄糖含量和鱼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牙鲆的脏体比(VSI)随着饲料糖含量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且当饲料糖含量为18.5%时,其VSI显著高于25.5%饲料组(P<0.05),但与其余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显示高水平糖(25.5%)对牙鲆生长和生理状态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牙鲆饲料中糖的含量可达到25.5%。

大菱鲆;牙鲆;饲料糖;生长生理;体组成;营养生理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产养殖

麦康森

2011

中文

S965.3;S963.7

66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