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7280

罗源湾水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研究

张超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罗源湾是位于福建东北部,已连续多年成为福建省严重污染海域,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较重区域。罗源湾局部海域海水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陆源性污染物排放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多次爆发赤潮事件,造成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2009年7月所作调查,分析评价了罗源湾区域地表和海域水环境质量,并参考历史数据进行环境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入海负荷和环境容量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为罗源湾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1)对地表水环境和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的结果表明,陆源的主要污染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石油类,而海洋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活性磷酸盐、石油烃和无机氮。罗源湾整体处于潜在性富营养化阶段,介于中度营养级和富营养级之间。   2)主要环境指标的空间分布表明水产养殖和陆源输入对其影响较大;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表明DIN和PO4-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富营养化指数表明罗源湾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贫营养化转为21世纪初的富营养化、   3)主要污染物COD、总氮和总磷的入海排放负荷分别为5456.68t/a、1591.03t/a和212.40t/a;水土流失、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构成了环罗源湾的主要陆源污染。   4)实际排海总量相比,罗源湾COD、DIN和PO4-P排海总量没有超过国家一类水质标准和罗源湾海洋功能区划条件下的环境容量。在这两种水质条件下,COD不需要削减,DIN和PO4-P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77t/a、83t/a和54t/a、20t/a。同时,结合罗源湾区域环境状况和污染现状,提出了环境问题的管理对策,为罗源湾区域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罗源湾;水环境质量;入海负荷;环境容量;陆源污染;赤潮事件;海水养殖业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马启敏

2011

中文

X55;X26

104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