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7112

珠三角地区环境传播研究

汪莹莹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在资源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珠三角地区继续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2008年底,国务院批复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将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事业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并将之定位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实验区。因此,以此地区作为样本进行环境传播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分析珠三角地区环境传播结构中的环境话语系统以及传播实践的方式与策略,从环境传播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切入,引入了六种不同的利益主体——政府、公众、环境组织、媒体、企业和科学家,通过研究六者在环境建构过程中的传播实践活动,搭建珠三角地区环境传播的关系网络,揭示出各领域在建构过程中呈现出信息互动的趋势。   以建构主义的立场系统考察环境传播的整个过程,从环境传播的视角分析珠三角地区环境事务的发展状况,是本文的一大创新点。环境话语系统是环境传播的文本内容,它简明且系统地反映环境事务发展的中心议题。珠三角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前期是对于环境衰退与破坏的关注,后期是关于环境治理和改善的讨论,在这种转变中环境话语也不断发展、成型、分化甚至消解。珠三角的环境话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普罗米修斯话语、田园话语萌芽、可持续发展话语及生态文明话语等。这种演变反映出环境事务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中地位的上升。每种环境话语的形成都依赖于与此相关的环境议题和环境主张的成功提出。对推动环境话语系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议题和环境主张的建构有三个重要过程。在其传播的每个阶段,以上六种利益主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为环境议题的来源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从不同方面覆盖了环境改善与治理的方方面面。其次,在为主张进行充分表达的传播实践中,不同利益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策略,共同促进环境议题迅速获得注意力并合法化。最后,传播效果的评判,依赖于一项主张最后所取得的实质性结果,为了能追寻法律或政治上的变革,制度化的支持者是最关键的保障。同时在分析过程中,指出了珠三角地区环境传播存在的不足,为其改进提供了可行策略。

珠三角地区;环境传播;环境话语;治理理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社会学

王书明

2011

中文

F127

58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