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7104

试论林少华的“审美忠实”

张牧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林少华译文之所以收得成功,与他主张的“审美忠实”不无关系。“审美忠实”是其翻译理念的关键所在,出发点是文学翻译是再现原作艺术的艺术,核心是把握并再现原作的文学性或者艺术美,落脚点是原作文体的完美再现和译文语言所展现的文学性。   文学翻译的基石是忠实于原作,忠实于原作不能拘泥于斤斤计较原作的语法词汇等表层结构,更应把握原作的意境和氛围,并将其再现出来,也就是翻译不仅要译出内容,更要译出“味道”。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其文学性、艺术性,而译文若仅是原作词句的忠实罗列而失掉了原作的文学性,则绝不是合格的文学翻译。文体主要指文章的风格,是作家艺术生命的重要载体,是原作文学性、艺术性的重要体现,文学翻译不能忽视对文体的追求,好的文学翻译也必然是将原作文体完美再现的文学翻译作品。文学翻译最终落实在文体上面,合格的文学翻译必须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读起来磕磕绊绊词不达意句不通顺的译文无疑不能称之为合格的翻译。   本文拟对林少华的文学翻译艺术进行系统的探讨,围绕“审美忠实”从整体着眼,超越就事论事的局限,对来龙去脉和影响以及各相关因素加以研究。首先分析“审美忠实”的内容及其在译文的体现。接下来通过对译者的主体研究探讨“审美忠实”的实质和理论渊源,分析文学理念、价值取向、人生体验等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对其“审美忠实”的影响;对翻译界对其“审美忠实”的批评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藤井省三的评论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审美忠实”的理论意义和对现实中的文学翻译的影响。   林少华对于他所丰张的“审美忠实”身体力行,前后推出了六十余部文学翻译作品,其中他所译介的村上春树作品,在国内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审美忠实”对于难以出现文学翻译精品的当代翻译界,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深受“等值翻译”、“等效论”等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翻译界,文学性的缺位不啻为文学翻译的重伤。而“审美忠实”对文学性和审美的重视,对文学翻译重归文学的提倡,对于时下文学翻译的发展和译文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林少华;审美忠实;文学翻译;语言规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日语语言文学

林少华

2011

中文

I046

47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