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研究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是因为存在着一个相同的利益关系规律,也就是保护者与破坏者、受害者与受益者之间生态环境和其他相关利益的分配不公。正是由于这种不公,使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承受极大困难,也威胁着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一种相关政策机制来协调相关主体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激励环境保护的行为。生态补偿的本质就是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理清各方利益关系,通过经济和政策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完善生态环境政策的重要机制。生态环境问题的“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的介入。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能更好地体现政府的意图,因此它必须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经济和生态上的补偿,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解决环境成本外部化问题,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从财政学角度出发,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财税政策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健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首先介绍生态补偿机制的一般理论,包括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外延和构成要素等。其次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与财税政策相关性的内在机理,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介绍可运用的财税政策工具,并指出在不同生态环境领域的适用性。接着介绍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及财税政策的现状并进行评价,阐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从财政支出、税收、收费等方面分析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情况,分析政策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国外大量的经典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分别从公共财政支出、生态环境税费、生态补偿金、市场与政府互补等方面,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方法与手段。最后针对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财税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财政支出、税收、收费、预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与优化的新思路。
论文选择了以财税政策为切入点,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国内目前单独对财税政策的系统研究较少,以此为切入点较有新意。另外,论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在分析我国生态补偿机制财政支出与收入效应时,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并构建计量模型,可能成为创新点。但是论文研究存在着不足。一是论文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跨越专业领域较多,对研究者知识结构要求较高。二是论文需要对国内外大量案例进行研究,由于本人阅读的案例有限,因此可能存在着片面和不妥之处。三是我国生态补偿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政策体系,定位不够明确且存在着结构性缺位。因此在分析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可能存在着不准确和不规范之处。
生态补偿机制;财税政策;生态环境;定量分析;财政支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财政学
杨林
2011
中文
F812.2
95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