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6850

厦门典型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

张婷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于2010年和2011年对厦门大德记沙滩和黄厝沙滩进行了4个季度的小型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区小型底栖动物栖息的沉积环境,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大德记沙滩沉积物类型为砾砂(GS),粗砂含量最高,其次为砾石,粉砂和粘土含量极少,分选良好。黄厝沙滩也为砾砂(GS),但是砾石和粗砂含量低于大德记沙滩,中砂和细沙的比例高于大德记沙滩,粉砂和粘土含量极少。沉积物各特征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大德记沙滩与黄厝沙滩全年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0.0142mg/kg和0.0045mg/kg,叶绿素含量最高值都出现在夏季。大德记沙滩与黄厝沙滩有机质全年平均含量分别为0.0162%和0.0127%,除了大德记沙滩D1断面有机质最高值出现在冬季以外,D2断面和黄厝沙滩两个断面有机质含量最高值都出现在夏季。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溶氧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绿素与粉砂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大德记沙滩共鉴定出了17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7个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涡虫类、多毛类、缓步类、轮虫类、腹毛类、介形类、枝角类、等足类、海螨类、动吻类、端足类、腔肠类、蛇尾类、双壳类以及其他未鉴定类群。黄厝沙滩共鉴定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相比大德记沙滩未出现的五个类群分别为动吻类、端足类、枝角类、蛇尾类、双壳类。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分别为(660.23±192.44)ind·10cm-2和(521.86±146.30)ind·10cm-2。大德记沙滩最优势类群是桡足类,占44.33%;其次是线虫,占35.10%。黄厝沙滩线虫占绝对优势,占72.56%;其次是桡足类,占18.46%。两个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08.19±835.40)μg·dwt·10cm-2和(654.54±349.87)μg·dwt·10cm-2。生产力分别为(17173.70±7518.60)μg·dwt·10cm-2·a-1和(5890.89±3148.81)μg·dwt·10cm-2·a-1。按生物量,大德记沙滩桡足类最高,占28.53%;其次是多毛类和介形类。黄厝沙滩是也是桡足类生物量最高,占26.74%;其次是多毛类和线虫。   大德记沙滩和黄厝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季节波动明显,都是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黄厝沙滩春季没有取样)、秋季、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与丰度相同。   两个沙滩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潮区的变化有所不同,大德记沙滩是中潮带丰度最高,但是黄厝沙滩却是低潮带丰度最高。但是总的来说,大德记沙滩和黄厝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值潮区差异不显著(P>0.05)。按生物量,大德记沙滩与丰度一样,也是中潮带最高,但是黄厝沙滩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高潮带,与丰度不同。   在垂直分布上,大德记沙滩表层0-4cm小型底栖动物数量最少,其它各层相对平均,线虫与桡足类分布与总体相同。黄厝沙滩则是表层0-4cm数量最多,往下层依次减少。线虫分布规律与总体相同,桡足类则刚好相反,呈现随深度向下,分布逐渐增多的趋势。另外,两个沙滩的小型底栖动物都表现出随季节变化在沉积物不同深度进行垂直迁移的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向下迁移。   BIOENV分析表明,温度、粘土粉砂含量和MDΦ值的组合最能解释大德记沙滩不同季节之间和不同潮带间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布格局,其相关系数为0.458。溶氧、砂含量、粉砂粘土含量和有机质的组合最能解释黄厝沙滩不同季节之间和不同潮带间格局,其相关系数为0.583。

小型底栖动物;典型沙滩;生态学;沉积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态学

慕芳红

2011

中文

Q958.885.3

82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