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6820

浅析当代影视中的戏曲名著改编——以《西厢记》为例

相彬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在当今“快餐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戏曲,这种曾经是中国最普遍的娱乐消费方式,开始慢慢退出主流精神消费市场。而随着电影和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以及观众对电影和电视剧巨大的需求量,影视界形成了一种改编古典名著的潮流,许多经典戏曲也开始以电影和电视剧的面貌重现在观众面前。这些戏曲改编中,除却根据《白蛇传》改编的《新白娘子传奇》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外,其余的戏曲改编却均未取得轰动效果。本文拟通过《西厢记》在现代影视中的改编为例,讨论戏曲作品在进行影视改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实甫《西厢记》本身就是对前代文学的一种继承和改编,在其后也有不同形式的改编,但却均未超过王本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王实甫《西厢记》故事为底本,一方面揭示现代影视剧中人物形象、性格、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变化发展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调查问卷,探讨《西厢记》在当代影视改编中未取得预期影响力的原因;另一方面,戏曲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名著,它还是一种表演艺术,改编之后的电影和电视剧很少能呈现出戏曲舞台之上的那种曲辞美、音乐美和独特的综合之美,尤其是对《西厢记》这部“天下夺魁”的作品来说更不失是一种遗憾。   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戏曲经典的改编,从文本故事传承角度来看,改编必须合理。戏曲作为曾经最普遍的娱乐方式,人物和故事情节尽管在后世舞台传承中会有一定的变化,但不会脱离基本的人物定位和故事框架,在民众和读者群中有一定的定位认知。因此,改编之后的电影和电视剧要尽量保持原著的精神申风貌,尊重原著中人物的形象以及观众、读者对作品的既有认知和理解。从表演艺术角度来看,影视改编要尽量有效融合戏曲和电影、电视的长处,将戏曲故事以新的面貌传播开来。原因,戏曲不仅映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还具有着独特的历史感,折射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戏曲舞台表演有着影视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关注影视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对戏曲本身的关注。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艺术,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的提高,我们必须重视对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电影《红娘》同时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和“最滑稽无聊的电影”奖,充分告诫我们在关注影视改编经典带来的商业利润的同时,我们的影视理论研究者和影视编导者应该严肃、审慎地结合时代思潮和文化传统来对待戏曲作品的改编。具体到戏曲作品的改编,在审慎得对待戏曲文本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戏曲是诉诸于舞台的表演艺术。戏曲经典也只有在舞台上,才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维系、传承古老中国的文明。  

当代影视;戏曲名著;影视改编;《西厢记》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王燕飞

2011

中文

I207.37;I207.35

59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