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及黄河口湿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渤海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对渤海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磷的主要来源是河流输入,且河流输入的主要形式是颗粒态磷。颗粒物中的磷以不同形式存在,探讨其存在形式可以更好的估计其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影响。
本文于2010年1到12月每月20号左右采集黄河利津表层水水样和表层水中悬浮颗粒物,并用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级,分析了水体中溶解态磷含量及分级后悬浮颗粒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于2010年调水调沙期间,在利津黄河大桥采集表层水及悬浮颗粒物,分析了水体中溶解态磷含量及悬浮颗粒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于2009年4月采集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并采用改进后SEDEX法对沉积物样品进行磷形态分析;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对2010年黄河输送溶解态磷及颗粒态磷通量进行估算。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黄河下游悬浮颗粒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与颗粒物粒径密切相关,弱吸附态磷、有机磷、自生磷灰石磷在较细颗粒中含量较高,碎屑磷灰石磷在较粗颗粒中含量较高。
(2)2010年黄河下游水体中溶解态磷通量表现出了明显的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全年黄河溶解态磷通量为330t(以P计)。
(3)2010年黄河颗粒态磷输送通量为115713t,是溶解态磷的350倍,其中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通量26818t,是溶解态磷的81倍,表明黄河主要是以颗粒态的形式输送磷。
(4)调水调沙期间输送颗粒态总磷5.7万t,约占全年通量的49%,输送生物可利用磷1.2万t,占全年通量的47%左右。
(5)自生磷灰石磷和碎屑磷灰石磷是黄河口湿地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两者之和超过沉积物中总磷的70%。各形态磷含量与粒径及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黄河下游;黄河口湿地;悬浮颗粒物;磷含量;生物地球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化学
陈洪涛
2011
中文
P343.5;P734.2
70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