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中部春季浮游植物水华群落结构及演替
本文对2009年春季黄海中部及南部水域(33°N-36°30’N,121°E-124°30’E)水华前后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研究,调查分为水华前的背景场航次,水华期大面追踪及水华站位连续观测航次,以及水华后期进行的调查航次。对所获得浮游植物样品用Uterm(o)hl方法进行分析,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优势物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群落多样性、水华前后的物种演替,以及上述各点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此次水华前中后的全面调查,为该水域春季水华的发生及群落演替提供基础资料。
浮游植物的群落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春季水华前中后三个航次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138种(包含变种、变型不包括未定种,下同),其中硅藻有49属94种,甲藻18属36种,金藻2属2种,蓝藻1种,以及未定类的三裂醉藻(Ebriatripartite)。硅藻和甲藻为调查区三个航次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类群,在生态类型上,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或大洋种。优势种在背景场为多尼骨条藻(Skeletonema dohrn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在水华航次共在两个站位捕捉到水华,其中在Z11b站的优势物种为矮小短棘藻(Detonula pumila)、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在Z4d站的优势种为异孢藻(Hetercapsa sp.),多尼骨条藻、微小原甲藻;在水华后期的航次调查中,优势物种以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为主。在发生水华站位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要明显高于水华前后,且存在最大值,平均为267.964×103 cell/L。表征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布趋势相似,并与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相嵌形式。浮游植物在群落的组成上,甲藻占有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进呈逐渐增大,在群落组成上由链状硅藻向单细胞甲藻演替。
调查区营养盐浓度与水深存在负相关,在水华期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30m以深水层分层明显,并且将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已有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背景场航次及水华站位Z11b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营养盐浓度、温度和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在Z4d则硅藻细胞丰度与营养盐呈正相关,甲藻则为负相关,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在不同的航次和站位有不同的差异。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且黄海中部和南部水域的流系以及水团等物理环境与生态动力学过程比较复杂,更多的结论和规律有待于实验室和现场工作去验证和完善。
黄海中部;春季;浮游植物;水华;物种演替;群落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遗传学
汪岷;孙军
2011
中文
X55;Q178.53
87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