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6722

辽东湾西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双秀芝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论文通过拖网与采水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009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辽东湾西部海域25个大面站和2个连续站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变化、优势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等。水采浮游植物样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Uterm(o)ll方法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内容丰富了辽东湾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为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2009年春、夏、秋、冬四个航次水采和网采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70属172种。其中,硅藻门58属145种;甲藻门11属25种:金藻门1属1种及1种分类地位不明确的三裂醉藻。硅藻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硅藻门中角毛藻属和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甲藻门中原多甲藻属的种类最多。秋季物种数最丰富,夏季、冬季次之,春季最少。   水采和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呈现由沿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硅藻在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其细胞丰度分布趋势与总丰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水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现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的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现以春季和秋季两次细胞数量高峰为特征的季节演替规律。春季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盐度成强负相关,与温度成强正相关;秋季表层细胞丰度与温度成强正相关,与活性磷酸盐成强正相关;秋季网采细胞丰度与盐度成强负相关。   四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存在昼夜变化。秋季和冬季水采连续站细胞丰度高峰值出现在夜间,春季和夏季水采连续站细胞丰度高峰值出现在白天。秋季和冬季网采连续站高峰值出现在白天的下午,夏季网采连续站细胞丰度高峰值出现在夜间。   浮游植物优势种出现季节演替。春季主要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Chaetocerescurvisetu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骨条藻(Skeletonema sp)、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 elaterium)和巨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夏季主要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菱形藻(Nitzschia spp.)、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泰晤士旋鞘藻(Helicotheca tamesis)和曲舟藻(Pleurosigma spp.);秋季主要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圆筛藻、具槽帕拉藻、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cialis)、太阳双尾藻(Ditylum sol)、中华盒形藻(Odontella sinensis):冬季主要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圆筛藻、夜光藻、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wailesii)、太阳双尾藻、羽纹藻(Pinnularia spp.)。具槽帕拉藻和圆筛藻为四季共有优势种;菱形藻为夏、秋、冬共有优势种。四季主要优势种的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或广布种。   四个航次水采浮游植物平均香农.威纳指数为2.12,平均均匀度指数为0.69,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20;四季网采平均香农.威纳指数为2.76,平均均匀度指数为0.72,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4.14。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较低,说明调查区整体已经受到污染。均匀度指数呈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季节变化规律,四季均匀度指数较高,说明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间个体数分布较均匀,群落结构稳定性好。夏季网采浮游植物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特别高,说明夏季细胞丰度底且大细胞物种较多。  

辽东湾西部海域;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群落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态学

宫相忠

2011

中文

Q179.1

105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