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6665

结构主义语言学视阈下的西方媒体涉华报道话语分析

张贝贝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无可置疑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中国的新闻事件也成为西方媒体追逐的焦点,但是西方媒体对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误读现象。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往往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空间,因而它们在国际传播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信息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舆论争夺中几乎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和应付的地位。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承认在全球媒体的舆论争夺中我们仍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但随着国力的日渐增强,我们在国际社会中要求话语权的呼声也日显迫切。   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通过运用建立在语言学与符号学基础上的话语分析法及定量的内容统计方法,分析西方媒体在报道涉华新闻时其标题,词汇有哪些特征?其报道主题的选取,报道语篇的构架,主题的倾向性有何特点?促成这些特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本论文通过研究发现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涉华新闻时存在以下特征:在新闻语言上,新闻的标题与正文在词汇选择,句型及时态,修辞方面都具有一定特色,这些特色在为突出新闻吸引力,及时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掺杂有意识形态性;在新闻报道主题选择上,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首先选择体育,这主要与奥运会比赛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的,但是,政治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而且在政治主题的具体主题上以“人权”“政治游行示威自由”等幌子指点中国内政;在新闻报道倾向性上,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华尔街日报》,负面报道都超过半数,这说明美国媒体还是在有意无意地“妖魔化”中国,这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极其不利;在负面新闻的报道主题上,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华尔街日报》,其重点主题都是相同的,其中政治方面的重点主题有中国的人权状况,中国的游行示威问题,体育上的重点主题为刘翔退赛事件,中国女子体操队年龄门事件,文化上的重点主题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假唱事件,环境上的重点主题为空气质量问题。   另外,通过对报道个案的话语主题推导分析,我们注意到文本结构与认知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我们注意到新闻报道中的措辞和隐含意义都反映了记者从他的角度和立场所作的评价。另外,为了让受众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和他原先的认知体系融为一体,新闻的内容本身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最后我们得出在貌似客观与平衡的的西方媒体报道背后,其事件主题对中国构建“和谐大国”形象是相当不利的,对中国进一步和平崛起也造成不利印象。  

西方媒体;结构主义;涉华新闻报道;话语分析;新闻语言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汉语言文字学

张伟

2011

中文

G212

61

2011-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