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衰亡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随着工业的发展,赤潮爆发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把目光转向了赤潮的研究当中,尤其是对赤潮爆发的研究,而关于赤潮衰亡的报道却相对较少,关于赤潮衰亡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衰亡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特异表达的cDNA文库。共获得单克隆800个,利用巢式引物进行PCR筛选,最终确定有556个阳性克隆。利用斑点杂交技术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获得160个差异表达克隆。测序后得到片段125个,经过归类,获得21种序列,其中6种在NCBI中经Blast,能够与已知基因匹配,这些基因分别是CHK1类似检测点蛋白(checkpoint-like protein)、核酸外切酶复合体、谷氧还蛋白、Na+/K+ATPase、叶绿体中的一个开放阅读框和pG1蛋白,其他blast无同源序列,可能为新基因。推测链状亚历山大藻的衰亡过程涉及到一些DNA损伤、mRNA降解过程、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离子动态平衡的变化以及叶绿体一些生理状况的变化等过程。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这6个片段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pG1蛋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无N、无P和正常培养条件下衰亡期的藻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在其他时期的表达,证明该基因是链状亚历山大藻衰亡相关的基因。
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衰亡;相关基因筛选;分子机制;斑点杂交技术;cDNA文库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生物学
隋正红
2011
中文
Q949.247;Q785
80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