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26434

近海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郗来涛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近海地质环境调查中,传统的单道浅剖勘探方式在分辨率上已达不到精度要求,特别是对一些老油田进行二次勘探。对于海上工程建设,如海上钻井平台、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等,都需要对地下地质构造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包括地层厚度、深度的精确计算和小构造、小断层、薄层的发现与精确描述等,这些都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本文所述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勘探就是把陆上勘探中采用的多次覆盖技术应用到海上地震勘探中,不仅能达到高分辨率勘探的要求,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本文以南海某区多道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高分辨率的定义,高分辨率勘探所获得的地震资料拥有更多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波组特征明显,有相当高的信噪比和保真度,满足勘探目的层的需要,这也是对本次采集处理后的多道地震资料质量鉴定的依据。与传统单道地震勘探相比,多道地震勘探的优势明显,采用高频、高能量震源,利用多道、小道距采集方法,得到地震资料本身就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处理过程中利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衰减去除海上地震资料中的特殊干扰波,以及最明显的多次波干扰。解释过程中首先要对处理的地震资料做质量评价,这是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解释的前提。从频带宽度分辨率上分析,这次采集到的多道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大约是0—1000Hz,根据地震可识别的最薄地层厚度为1/4波长可计算出理想分辨率可达0.4m,满足高分辨率的要求。对海区地质背景描述是解释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能在整体上把握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研究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一个兼有陆相与海相特点的具有断陷双重结构的盆地,伴随南海的形成与扩张,断裂十分发育,中生、新生代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利用大型工作站进行资料建库,实现潮改,精确进行炮点归位,由于本次研究钻井资料有限,利用地震叠加速度转换层速度,完成了层位深度图。通过对研究区地貌特征、构造演化及地层特征的了解,利用工作站对多道地震数据体进行了资料解释,完成了T0、T1、T21、T22、T23、T24、T25、T3、Tg等九层层位标定及断裂系统组合图,对反射界面深度及沉积厚度进行了详细描述,确定了基岩及其分布特征。通过对这次多道地震资料的解释,识别了该区存在的古河道、低速屏蔽层等特殊地质体,综合利用单道地震资料分析了低速屏蔽层的成分,并最终揭示了该区存在的滑坡、崩塌、泥底辟等地质灾害。最后形成了一套近海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勘探解释流程。

海洋地质;地震勘探;多道地震;勘探解释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刘怀山

2011

中文

P736.1;P631.443

72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