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探析
人口及人类寿命的不断增长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老龄化社会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出现的挑战。占城镇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企业退休老人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广大企业退休人员长期以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晚年生活应当通过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要求的不断加深,1997年即开始在大连等地探索试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之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但在对退休老人的具体管理中,依然存在问题,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与政府社会化管理的“提供”有一定的差距,总体工作质量不高,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为使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各方面都完善起来,实现他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我们有必要探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合理模式,探索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笔者现从事企业退休管理工作,对我国退休人员的管理政策及目前管理现状有一定认识,深感包括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在内的老龄事业是一项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实现的系统工程,还有不断完善的必要,本文的立足点即在于分析、讨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合理模式,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文章介绍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含义及基本内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移交;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采集和动态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查询、办理和养老金的发放;企业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及丧葬供养待遇;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文章分析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执行情况。对比了我国古代的退体和养老模式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退休和养老模式,分析了中国社会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模式的过渡趋势。论述了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文章指出现今中央及省、市的相关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和问题。笔者对目前形成的几种比较典型的社会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管理核心的大连模式;以社区居委会为管理主体的上海模式;以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深圳模式;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全由社保部门负责的成都模式;目前青岛的做法比较倾向于大连模式,但也有与上海模式相近的地方。无论哪种模式,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会化管理并未覆盖全部企业退休人员;二是政府、企业、社区的基础工作存在问题;三是距离企业退休人员想得到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还有很远,首先是心理上,有些退休人员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人的思想已十分牢固,从感情上离不开企业,其次是经济上,仅有基本的保障,但是并未得到满足,再次是服务上,企业退休人员对劳动保障服务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最后是精神生活上,企业退休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非常欠缺。鉴于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完善措施:一是建立市、区、街、居及自管小组相结合的五层级管理模式,笔者详细介绍了五层级的管理内容、具体职责、各层级之间的协调配合的措施及资金经费的筹集和管理等,并强调了加强街道社区的基础建设,在分析了社区服务现状和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的管理力度;保障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工作经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规划建设及社区自治等措施,并指出这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在青岛如何应用。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目前仍在推进和不断完善中,各地在摸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方面也各有千秋,本文在几种典型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现今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几点策略,并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探讨怎样应用于青岛市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当中。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社区服务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公共管理
崔凤
2010
中文
F241.34;C913.7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