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乡村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无可回避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推动乡村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提出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至2009年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要实现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在于加强、加大对乡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乡村金融支持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和乡村发展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乡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不管是通过城镇化转移乡村剩余劳动力,还是通过农业产业化调整乡村生产结构,都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均离不开乡村金融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社会资金的大部分均流向比较效益高的非农部门,而乡村本已紧缺的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外流,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乡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足乡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也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乡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仍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有这些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总量、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矛盾急需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给我们乡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乡村金融支持体系。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度不高,其突出表现在乡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失衡,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八部分内容对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型乡村金融支持体系,以期为我国乡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本部分内容对乡村发展进行了分析界定,对乡村发展的特点、内容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乡村金融理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乡村金融需求与供给。本部分内容是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的延续,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乡村金融主体行为与特征。
第三部分,我国乡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与概况。首先沿着历史脉络对我国乡村金融发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服务、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金融制度与政策、金融发展障碍等方面对我国乡村金融发展的概况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与普惠金融。本部分内容对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本部分内容对金融支持进行了界定,对金融支持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并对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金融支持与普惠金融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普惠金融、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五部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绩效。该部分内容首先从定性角度对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金融市场供求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乡村金融市场供求不均衡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剖析,最后对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绩效进行客观评价。
第六部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供给主体行为分析。本部分内容运用机制设计理论设计出一个激励约束机制达到激励供给主体的目的,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乡村金融市场上的农村信用社与民间借贷的供给行为,为乡村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第七部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乡村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按照乡村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的目标、遵循的原则,进而结合十七大三中全会提出的乡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提出了构建普惠型乡村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对策。
第八部分,总结。对本文内容的一个总结,突出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创新,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的研究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农业经济管理
孙健
2010
中文
F832.4;F320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