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空间的形成及其初期嬗变
青岛城市空间的形成及其初期嬗变与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以及德国殖民者对青岛地区的殖民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以梳理青岛近代历史文献为手段,运用文图材料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和初期嬗变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讨德国占领前后青岛早期的社会状况和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及其变化特点。
中法战争之后,胶州海口的军事、交通的优势地位突显了出来。不仅如此,山东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使其成为了列强的觊觎之物。尽管在李鸿章的奏请下,清朝政府试图在胶州湾地区的港口建设军事防御设施,但是胶澳地区终于因为清政府的软弱以及帝国主义“干涉还辽”的阴谋而成为了德国列强的租借地。于此,胶州海口正式升级为青岛,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
清政府的驻防给胶澳地区的原有地域空间增添了新的元素。驻防守军以青岛口为中心,依托天后宫和青岛河,展开了一系列的建设,试图遵照清政府驻防初衷把胶澳地区建成适宜的防卫军港。因此,军事防卫设施成为了新的建设增长点。但是由于原来的自然村落的位置和基本生活模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清政府的驻防给胶澳地区所带来的仅仅是“军事安全感”和“政治吸引力”。所以,这一时间段内,青岛的地域结构较为松散,空间构成也很简单,整个区域的典型特征为自然村落的组合。
德国强租胶州湾之后,按照殖民统治需求,各式建筑开始在特定的土地上生长,青岛开始向一座城市过渡,青岛城市空间开始形成。空间内的主要建筑大部分完工于1910年之前,或者在1910年之前正式投入使用,故从1897年到1910年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青岛城市形成的过程没有停息,城市空间也在逐渐的展现,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还并不具备完整的城市空间的形态,所以这一时间段对与青岛来说,准确的讲应是处于殖民据点时期。1910年至1914年,青岛的社会状态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趋于稳定,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开始增多,其内部各种机构组织的运转已经开始步入正轨,熟练程度加深,城市空间的内部功能分区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城市空间的确立成为了主题。
德国殖民者土地的获得是城市空间的嬗变的重要原因,德国殖民者在进行殖民建设的同时,也对以各种理由驱赶当地的居民,并对原有的社会生活空间进行殖民改造进行阐释。殖民者以殖民者的方式规划城市布局,按照他们的“计划”安置原先的华人居民,致使原先的空间结构完全被打破,新的城市空间结构逐步确立。同时,他们还对城市空间进行了布局,而城市空间内的人口状态则体现了布局的真实意图。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历史地理学
孙立新
2010
中文
TU984.113
2011-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