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777

含有糖基片段的DNA双插入剂和氨基糖有机锡羧酸酯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李伟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含有糖基片段的DNA双插入剂的合成和DNA结合活性研究,氨基糖有机锡羧酸酯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造血干细胞毒性研究,糖修饰姜黄素类似物的设计合成。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大多数抗癌、抗病毒试剂在体内的主要作用靶点。小分子物质与DNA通过分子识别、结合、修饰、剪切等方式发生作用,研究小分子物质与DNA的相互作用不仅对阐明抗肿瘤、抗病毒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而且对进一步设计合成以DNA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嵌插结合是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合成的多种DNA双重嵌插试剂由于具有良好的DNA结合能力和一定的序列选择性引起了药学家的关注。单糖由于构型单一且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和反应位点,长久以来被用作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骨架。很多以DNA为作用靶点的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均含有糖基片段,如蒽环类抗生素(Anthraeyclines),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Enediyne antibiotics)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分子中的糖片段对DNA的识别及选择位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做为出发点,本论文分别合成了含有D-吡喃葡萄糖、2-脱氧-2-氨基D-葡萄糖和D-吡喃葡萄糖醛酸等糖基片段的结构骨架,以喹啉、喹喔啉、吖啶、吲哚[3,2-b]喹啉类等含氮芳香环作为嵌插部分,合成了三个系列的DNA双重嵌插试剂。第一类为葡萄糖6位羟基与8-OH喹啉相连,一位分别以对苯二酚,乙二醇和三聚乙二醇等不同连接臂相连的化合物;第二类为2-氨基葡萄糖一位分别与不同的含氮芳香环如8-OH喹啉、9-羟乙基吖啶和吲哚[3,2-b]喹啉环相连,2位氨基与对苯二甲酰氯发生缩合反应的化合物;第三类是结构类似于棘霉素(Echinomycin)含有糖醛酸骨架的大环化合物,环上连有喹喔啉基团。所合成的化合物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质谱(MS,HR-MS)进行了结构确认。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发射光谱和EB竞争结合DNA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能够以嵌插的形式与DNA进行结合。 应用拼合原理,将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毒性很小的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与氧化二正丁基锡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有机锡(Ⅳ)羧酸酯类化合物双-[顺-N-1,3,4,6-四-O-苯甲酰基-2-去氧吡喃葡萄糖基丁烯二酸单酰胺]-二正丁基锡酯(35b)和双-[顺-N-1,3,4,6-四-O-苯甲酰基-2-去氧吡喃葡萄糖基邻苯二甲酸单酰胺]-二正丁基锡酯(36b),并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谱学研究,初步确定了其结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5b、36b对肿瘤细胞株小鼠白血病细胞株P388、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均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对P388和HL-60的IC50值为0.06μM;克隆基因分析表明化合物有造血细胞毒性浓度为2.06μM。表明化合物35b、36b具有较高的肿瘤细胞毒性和较低的造血细胞毒性,是有开发前途的先导化合物。 姜黄素类化合物由于其广谱的抗癌活性、疗效确切和低毒性,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成为药物的可能性。糖对先导化合物进行活性修饰后,可以降低化合物毒副作用,增加化合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增强靶向性。目前对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糖修饰研究相对较少。本章研究并建立了一条简便可行的反应路线,以此来合成对姜黄素4位活泼亚甲基进行糖修饰的化合物。同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苯环以不同的取代基进行取代,姜黄素4位亚甲基上进行葡萄糖修饰的化合物,希望开发出稳定性好,药物安全性高,同时能增加抗肿瘤活性和水溶性的姜黄素类似物。所得到的8个化合物(39a-39h)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质谱(MS,HR-MS)进行了结构确认。生物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糖基片段;DNA双插入剂;氨基糖;有机锡羧酸酯;姜黄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药物化学

江涛

2009

中文

R979.14

208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