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775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积累及其检测技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研究

鲍蕾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界定的IA类强致癌物质,广泛地污染粮食、谷类、油料、调味品等农作物。由于生物控制和实验室检测是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本文以中国出口敏感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对黄曲霉毒素的生物积累及其检测技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 一、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因素及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以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标准菌株以及从花生、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野生菌株为研究对象,选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接种量、无机盐、温度、pH值、氧气等),菌株液体发酵液的产毒情况,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产毒菌株最适生长条件和产毒最低条件。研究发现,通过控制改变储藏环境条件来控制产毒菌的产毒是一个高效易行的方法。较低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即一个凉爽干燥的储藏环境,加上弱碱性的条件可以很好的降低毒素的产量。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索了黄曲霉毒素产生的规律。研究发现aflO、aflD、aflP三个基因的表达与菌株是否产毒直接相关,与HPLC法检测黄曲霉毒素的结果一致。RT-PCR技术可用来鉴定菌株是否产毒。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土壤和花生样品中筛选出不产毒的黄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出生长力强的不产毒黄曲霉菌株A1025作为拮抗菌株,该菌株经过5代传代培养后仍不产生毒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拮抗菌的孢子浓度为10%时,发酵液中已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将拮抗菌以不同的抑制浓度接种在花生等农产品中,发现该拮抗菌株能够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的生成,对照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89.5 ppb,接种10%拮抗菌孢子实验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26 ppb,当接种量达到15%时,已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研究表明,A1025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在花生等农作物的模拟实验中能够有效地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二、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研究 本研究针对世界贸易技术壁垒的严峻挑战,从方法验证、质量控制、不确定度评定、国际协作实验研究和能力评估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实验室黄曲霉毒素的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满足国际限量规定及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贸易技术需求。 1、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方法验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本研究建立了使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柱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IAC/PCD/HPLC)测定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对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经研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kg(S/N≥3),检测限为0.3μg/kg(S/N≥9),四种黄曲霉毒素均显示线性良好,方法在黄曲霉毒素B1、G1含量为0-8μ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2和0.99976。方法在黄曲霉毒素B2、G2含量为0-2.4μ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4和0.99983。采用阳性质量控制样品进行重复性测试,测得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r)分别为6.10%和6.08%。采用FAPAS质控样品进行再现性测试,测得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的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R)分别为6.10%和6.08%。采用实验室参加国际FAPAS能力验证的Z评估值进行准确性测试,经统计,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结果|Z|≤2。采用阴性控制样品添加测试准确性,回收率结果为:B1为77.3%-94.5%。黄曲霉毒素总量为79.9-92.9%。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采用添加样品测定回收率,得到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的回收率分别是77.5%-86.3%和70.4%-81.7%。采用花生阳性质控样品进行测试,绘制质量控制图,将阳性质控样品与待测样同批测定,依据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在质量控制图的位置,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研究了来自样品制备均质性、标准品纯度、准确性和精密度四个方面的相对不确定度,并计算了合成相对不确定度ru和扩展相对不确定度rU。样品均质性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ru1是0.033(B1)和0.036(总量);标准品纯度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ru2是0.0132(B1)和0.0647(总量);准确性测试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ru3是0.064(B1)和0.049(总量);精密度测试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ru4是0.070(B1)和0.048(总量)。依据以上四个独立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计算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ru)为0.10,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的扩展相对不确定度(rU)为0.20。取95%的可信区间,得到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U=0.20×黄曲霉毒素B1或总量的检测值。测试结果的报告表述为:B1(总量)±0.20×B1(总量)。 2、人参和生姜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棕曲霉毒素A的国际间实验室IAC/PCD/HPLC法协作同检研究 AOAC(美国官定分析化学家协会)协作研究是申请AOAC国际标准的关键步骤。本协作研究由来自世界7个国家的13个实验室共同参加,研究者依照AOAC提供的检测方法和测试程序,对人参和生姜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棕曲霉毒素A的IAC/PCD/HPLC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30个盲样,包括空白样品、黄曲霉毒素添加样品(0.25-16.0μg/kg)、棕曲霉毒素A添加样品(0.25-8.0μg/kg)以及含有毒素的天然污染样品进行了测定。测试样品经甲醇-0.5%的碳酸氢钠提取,提取液经离心、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过滤后,经过内含黄曲霉毒素和棕曲霉毒素A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加入色谱极甲醇,将亲和柱中的毒素进行洗脱,洗脱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在0~4.0ng/mL的黄曲霉毒素B1、0~1.0ng/mL的黄曲霉毒素B2、0~2.0ng/mL的黄曲霉毒素G1、0~1.0ng/mL的黄曲霉毒素G2范围内,黄曲霉毒素毒素含量与峰面积间线性良好。在0~4.0ng/mL的棕曲霉毒素A范围内,棕曲霉毒素A含量与峰面积间线性良好。阴性控制样品添加回收率试验显示本方法检测人参和生姜中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为80~90%,检测人参和生姜中棕曲霉毒素A的回收率为85~95%。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r)为:黄曲霉毒素2.6-8.3%,棕曲霉毒素2.5-10.7%。13家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R)为黄曲霉毒素5.7-28.6%,棕曲霉毒素A 5.5-10.7%。HorRat值≤2。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人参和生姜中黄曲霉毒素和棕曲霉毒素A检测的需要。协作研究已通过AOAC的审核,成为AOAC国际标准(Official Method2008.02)。 3、花生黄曲霉毒素实验室检测能力的评估技术体系研究 为评价我国实验室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能力,在国内外总计95家实验室进行了黄曲霉毒素检测能力评估研究。本研究依据了国际能力验证评估的统一规则(IUPACHarmonised Technical Report2006)、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能力验证评估的导则(ISO13528:2005(E),对能力验证评估研究进行了实施和评价。测试样品采用天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粉,采用Ss≤0.3σp检验法对待测样品进行了均匀性测试,采用|(x)-(y)|≤0.3σp法,对样品进行了稳定性测试。采用Z比分数评定各参加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各参加实验室提交结果的Robust均数作为测试样品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指定值xa。依据 Horwitz方程的修正公式σp=0.22c/mr计算能力验证评估的标准偏差σp。在92个参加实验室中,49家实验室报送黄曲霉毒素总量的结果,46家实验室结果“满意”,3家实验室结果“可疑”;80家实验室报送黄曲霉毒素B1的结果,73家结果“满意”,4家结果“可疑”,3家结果“不满意”。参加实验室采用的方法有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荧光光度计法和液质联用法。

黄曲霉毒素;生物积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紫外诱变筛选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遗传学

包振民

2009

中文

Q352

131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