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生物病因学研究
第一部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形成中的生物学行为。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和HCV抗原表达进行了标记和分析,同时对其癌旁肝组织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
结果
100例肝癌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在HBV、HCV混合感染组中最高,单独HBV、HCV感染组次之,无病毒感染组最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BsAg和HCV抗原表达与HA、LN、C-Ⅳ、甲胎蛋白水平成正相关,肝癌患者出现免疫紊乱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有关。
结论
肝癌患者的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背景直接影响肝癌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肝纤维化分期,并影响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甲胎球蛋白水平。一方面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长期的病毒血症会加重肝脏组织病变,加强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组织病毒抗原表达,对肝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的生物病因学研究
目的
通过细菌培养、电子显微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螺杆菌感染与人类原发性肝癌(HCC)的相关性,为肝癌的致病机理和防治寻找有价值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
1、选取34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为实验组,22例其他肝病患者肝组织和2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15例结肠癌、15例子宫肌瘤作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相关功能基因cagA和vacA,16SrRNA的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确认,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
2、用螺杆菌属特异探针、Hp、Hh和Hf型特异性16S rRNA-cDNA探针对各组制成的冰冻切片标本进行原位杂交实验。
3、电镜观察癌组织中细菌形态、位置。
4、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癌组织中的螺杆菌,并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染色、电镜观察和尿素酶检测鉴定,并进一步检测16S rRNA、vacA和cagA基因。通过以上方法综合评价螺杆菌感染与HCC的相关性。
结果
1、34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22例检出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阳性率为64.71%;25例胃癌标本有18例检出螺杆菌16s rRNA,阳性率为72%。其他对照组未扩增出16S rRNA基因。
2、16S rRNA PCR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为Up。序列测定表明,肝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螺杆菌16S rRNA序列与Hp序列有97.80%的同源性。
3、肝癌组相关功能基因有3例caga基因阳性,胃癌组有2例cagA基因阳性,均未扩增出vacA基因。
4、原位杂交检测螺杆菌16S rRNA-mRNA阳性者均为Up,其中肝癌组有22例,胃癌组有17例,结肠癌组1例,前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5、扫描电镜观察到2例肝癌标本中有原生质体定植于肝细胞之间,4例胃癌组织中观察到定植于胃癌癌旁组织粘膜上皮细胞之间。
6、肝癌组培养出3例螺杆菌,分离阳性率8.82%,胃癌组6例,分离阳性率24%。经革兰染色、电镜、尿素酶、16SrRNA基因检测和序列测定结果证实为Hp感染。
结论
1、HCC患者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且感染率较高。
2、螺杆菌感染与HCC可能存在相关性。
原发性肝癌;生物病因;螺杆菌;序列测定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药物化学
管华诗
2009
中文
R735.7
136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