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658

一般过去时多义性的认知研究

邓静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英语时态系统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时态系统的一个部分:一般过去时。早期对一般过去时研究局限在作为过去时间指称范围内,忽视过去时的多义性;虽然随后的“距离说”观点把一般过去时从单纯语法范畴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但并没有进一步深入解释多义性中意义扩展的内在机制。因此,本文尝试从新的认知角度阐释一般过去时多义性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时,从而对时态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般过去时除了指称过去时间外,还可以用于表示非过去时间:如表示虚拟性、执行委婉语用功能、用于叙述中、用于间接引语中等。认知语法认为语法结构不仅仅是一种规则,它在本质上是象征性的,也具有意义。因此一般过去时被视作是多义性的语法单位,而一般过去时的多种意义就体现在它的多种用法上。因此,就产生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一般过去时为什么可以表示礼貌?一般过去时为什么可以表示虚拟?这些用法隐藏着什么样的认知机制? 本文在总结了一般过去时六种不同用法之后,运用隐喻、转喻和心理空间理论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以探索一般过去时多义性中的意义扩展过程中的认知动机。本文假设一般过去时多义性的意义扩展过程实质是隐藏着隐喻、转喻、心理空间认知机制的认知过程。并经过对过去时不同用法不同例子的分析,验证了本文的基本假设。 认知语言学假设语言与认知思维关系密切,语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受其制约的。研究结果表明,意义扩展的机制主要分为转喻和隐喻两种。转喻促成了意义在时间域内部映射,而当映射超越时间域到达其他域中,则显示了意义拓展的隐喻化过程,这是转喻和隐喻思维机制在语法结构中的运作和体现。而意义的形成过程就是心理空间的建立过程。在一般过去时的多种用法里,视角和焦点的转移形成了新的心理空间,从而使得新的用法产生。 用于解释过去时多义性的认知理论具有内在的联系:转喻和隐喻都是映射的过程,转喻在范畴内部进行,因此转喻是隐喻的基础和出发点;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意义的理论,它在意义构建和意义扩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意义的扩展过程实质也是形成一个个新的心理空间的过程。转喻和隐喻是意义扩展的基本认知机制,而形成新的心理空间则是意义扩展的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对一般过去时多义性分析,旨在揭示了隐藏在语法结构意义拓展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从认知角度系统理解一般过去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揭示了一般过去时多义性中所隐藏的隐喻转喻机制以及心理空间的生成,对一般过去时的认知阐释有助于对英语时态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般过去时;多义性;心理空间;英语时态系统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常宗林

2009

中文

H314

66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