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625

我国企业年金的供需研究

刘芳兵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得各国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为此各国纷纷推出了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开始逐步建立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保险体制“三支柱”模式。上世纪90年代时,我国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补充性养老保险,后更名为企业年金。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的企业年金取得了良好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企业年金需要达到何种规模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退休人员养老需求;企业年金的现阶段供给能力能否满足潜在需求量;实现企业年金的长足发展尚需分析其影响因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策解决这些因素以促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年金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具体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得出企业年金发展的方向,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对企业年金进行概述,首先界定了企业年金的概念、分类、特点与意义,并按照企业年金的主体分类探讨了企业年金建立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国外企业年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选择发展较成熟的美国、香港企业年金进行特点分析,总结国外企业年金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国外企业年金发展阶段以及成熟化模式。第三节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阶段,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企业年金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四章则通过具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需求与供给得出我国企业年金供需差异。第三章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量。第一节主要采取定性分析,从政府、企业、员工三个主体角度分析企业年金的需求。第二节是该章的主体,通过灰色理论模型对影响企业年金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养老保障的高、低方案的差异,进而得出企业年金的需求预测。第四章主要从企业与员工两个主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供给情况。第一节主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缴费情况进行对比,并得出企业的适度缴费率;第二节对个人的收入与消费、储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个人对企业年金的适度缴费率,进而得出企业年金的供给量。第五章首先分析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与实际供给的差异,并探讨导致年金存在供需不平衡的因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建议。

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盈利能力;需求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劳动经济学

孙健;王安民

2009

中文

F842.62

69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