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607

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西德尼·沙博理个案研究

吕佳擂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二十世纪末,“文化身份”一词被引入中国语境,影响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当代文化和文学研究。这一概念是全球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西方学界,文化身份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充分凸显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在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身份问题伴随着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进入译界学者的接受视野。译者的文化身份与主体性问题与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翻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突破了单纯的原文译文之间比较的局限,而将影响翻译的文化环境纳入研究范围。这种翻译理论不再仅仅把翻译看成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把翻译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视野空间里予以探讨和研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仅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也将翻译主体研究提上了译学研究的重要日程,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及其主体性问题也自然成为其中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文化身份概念的引入为翻译家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无意地显露本人的文化身份,并通过译本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来塑造其文化身份。分析译者文化身份有利于我们对译者的翻译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观及文化意图等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文化身份问题的探讨无疑能为翻译家研究视野的拓展和深入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本论文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以中国当代外来译者西德尼·沙博理为个案,探讨了翻译家的文化身份与其翻译活动之间的关系。西德尼·沙博理曾翻译了很多部中国文学作品,如巴金的《家》、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及赵树理等作家的作品。他翻译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认为是三个英文译本中最好的一个,在论文中将做具体分析。 本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理论背景、研究目的、方法论及研究意义。第二章综述国内翻译家研究及沙博理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其中的成绩和不足。第三章引入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身份,并介绍其概念、构成及构建过程。第四章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外来译者西德尼·沙博理,包括其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及翻译活动。第五章从文化身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沙博理的译介实践。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本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本论文从文化身份的角度重新审视沙博理的翻译实践,探讨了沙博理的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沙博理是中国文化忠实的推介者,他以自己的翻译实践为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化身份;西德尼·沙博理;翻译行为;文化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任东升

2009

中文

H315.9

49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