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理论、信息化建设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分析论述了如何快速、稳定、协调地推进我国国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依次考察和分析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现状、税务电子政务的特点、我国税务电子政务的建设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国外税收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最后提出高速安全地推动国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继而介绍了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在回顾目前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简单论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论述了税务电子政务的特点。首先,介绍了税务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然后,按照诺兰阶段模型,对税务电子政务进行了阶段划分。最后,阐述了国税系统电子政务的特性。税务电子政务的阶段特点表明,各阶段的演进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任何企图进行跨越式发展、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三部分分析考察了我国税务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历程,从1982年开始建设到现在,依次经历了萌芽时期、起步时期、稳步发展时期、全面提升时期。由于税务系统完全依靠软件公司开发税务软件,而外部软件公司是私有部门,代表个人利益,在各个软件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努力下,税务系统内部信息系统林立,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同时,税务电子政务重点围绕内部“组织收入”建设,为假发票的难于治理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分析了目前国税系统电子政务所处的阶段,指出现在整体上处于第四阶段,即系统内集成阶段:税务部门内部整体集成阶段。原来各个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进行整合,提升整体效能。然后,分析了目前的建设情况,论述了存在的问题:管理理念落后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税务组织机构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税务电子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利用、信息系统无法制约虚假发票、纳税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
第五部分对一些发达国家税收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其借鉴意义。其中包括美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税收信息化各有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六部分借鉴国外税收电子政务的建设经验,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文章尝试提出了我国国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文章从五个角度,分别在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电子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网络发票管理新模式、纳税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具体表现在:树立“纳税服务”理念,进行组织机构变革,撤销非增值的发行、发售、报税、认证岗位,压缩中间管理层次,直接在国家税务总局建立网络发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培养技术研发队伍,自主研发开票软件,提供给纳税人免费使用,以“计算机网络开票”为切入点,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纳税人开票时直接将发票数据一次性采集到国家税务总局,降低纳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取消目前发票管理方式,探索网络发票管理新模式,取消纸质发票,杜绝假发票买卖行为,将“以票控税”升级为“以数据控税”,堵塞征管漏洞。在此基础上,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发挥电子政务效能。
总之,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税务部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正是顺应这种时代的要求,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税收电子政务建设必将带来税务工作方式、流程、组织机构的重大变革,必将为税务决策和调控创造完善的微观基础,必将带来税收成本的极大节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国税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发票管理模式;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公共管理
倪均援
2008
中文
F812.423;C931.9
56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