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保活的基础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低温保活,对现有的保活方法加以改进和拓展,从而使大菱鲆保活达到更长的保活时间,更高的存活率。文中运用了形态学观察,生物学测定,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菱鲆肌肉中ATP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记录数据,对数据作显著性差异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水温9~10℃,用不同浓度的丁香酚麻醉液麻醉大菱鲆,根据麻醉过程中,大菱鲆的行为反应,对麻醉过程分期;根据已麻醉的大菱鲆在清洁海水中复苏过程的行为反应,对复苏过程分期。通过比较不同浓度丁香酚麻醉液对大菱鲆的入麻时间,以及已麻醉大菱鲆的恢复时间和存活率,得出丁香酚对大菱鲆的有效麻醉浓度为20,~40mg/L。
二、水温9~10℃,采用脉冲电源放电对海水中大菱鲆进行电击。分别试验了不同电压电击对大菱鲆的电击效果,不同放电时间对大菱鲆的电击效果,以及相同的电击条件下,电击对不同大小大菱鲆的影响。通过比较各种电击条件下,击晕的大菱鲆在清洁海水中恢复时间和存活率,得出相应得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电源电压越高,电击晕效果越明显;放电时间越长,电击晕效果越明显;相同的电击条件,个体大的大菱鲆较难被击晕,而被击晕的较大个体的大菱鲆恢复速度比个体较小的慢。
三、首次探索对丁香酚麻醉的和电击晕的大菱鲆进行10℃无水保活实验。通过对比观察无水保活过程中大菱鲆的行为特征,比较无水保活过程和恢复过程存活率,得出结论。结果表明,丁香酚麻醉后和电击晕后,都能提高无水保活时间和存活率,提出将鲆鲽科类鱼丁香酚麻醉后,再无水保活运输有很高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四、尝试3℃无水保活大菱鲆,并获得了成功,60小时存活率达95%。检测了3℃有水保活和无水保活的大菱鲆的血液样品的生理生化指标,对数据作横向和纵向的显著性差异比较,得到结论。结果表明,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血液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随保活时间的增加显著增大,这可能是大菱鲆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方法;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GLU、胆碱脂酶的有效单位CHE有随保活时间增长而浓度或有效单位下降的趋势,而大菱鲆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BUN、肌酐浓度CR、尿酸浓度UA有随保活时间的增长而浓度升高的趋势;相同的保活时间里,无水保活的大菱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GLU、尿素氮浓度BUN、肌酐浓度CR、尿酸浓度UA显著高于有水保活大菱鲆血液中的,推测无水保活过程中大菱鲆死亡的原因之一是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内氨氮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大菱鲆;无水保活;生理生化指标;低温保活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态学
薛长湖;刘淇
2009
中文
S917.4;S965.399
49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