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收信息化外包风险及防范研究——以河南地税为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工作生活了带来的极大便利,对工作效率有着显著的提高。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管,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征管模式,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日益庞大的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成为税务系统信息化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由于税务系统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的种类繁多,复杂度高,涉及到主机、存储、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局域网、广域网、安全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数据管理维护工作量巨大,且由于税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变化快,上级机关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各种需求的统计口径的变化也非常快,这样就要求系统软件随之不断地更新。如果这些数据库维护、应用系统开发、升级等完全由税务系统内部信息化部门承担,则税务系统信息部门的工作量将是十分巨大的;且税务部门自己来储备和培养一支如此庞大的技术专才队伍,也是十分不现实的。国内外及其他行业的实践证明,外包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减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通过信息化外包,税务系统内部信息化人员与外包商员工在一起合作。由于承包商专职于为各种组织解决信息化技术问题,经验丰富,而且对市场反应灵敏,税务系统内部信息化人员通过这样的合作机会有利于对自身对新技术的学习,并有机会得到更多的专业性培训,从而促进税务机关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而且埘于税务部门而言,通过信息化外包,由于承包商的专业性,其专业水平要远高于税务部门内部信息化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同时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复杂性和承包商的规模化效应,承包商的成本又低于税务机关信息化部门在达到同等服务水平所需的信息建设的成本。
伴随信息化外包的便利,外包风险也随之而来,如税务系统信息技术的独立性,外包企业生命持续性,外包成本控制等,这些风险都对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外包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化外包的同时,如何防范和控制信息化外包风险,扩大信息化外包成果,使信息化更好的为税收工作服务,是税务系统内部信息化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
1994年国、地税分家以后,由于国税系统是中央垂直单位,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也由中央统一规划部署,因此在信息化及其外包上都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安排。因此,税务信息化的外包风险,到省、市、县局各级国税部门所需承担的就非常小了。而地税系统是省内垂直单位,各省之间地区差异较大,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业务软件的统一,多是各省各自为战,甚至是各地区自己组织业务软件的开发,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和指挥。这样在信息化外包方面,地税部门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远远大于同级国税部门所承担的风险。因此在信息化外包过程中,地税部门就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论证、设计和管理,对外包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才能降低信息化外包风险,提高信息化外包质量,使外包更好地应用到地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中。
本论文致力于探讨地税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外包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如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以保障外包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部分介绍该题目的立论依据、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实际意义等;
第二部分介绍了外包与信息化外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外包风险的理论、产生、发展及其内容;
第三部分对公共管理理论、电子政务的产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并对税务信息化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外包在税务信息化中的作用,以及地税信息化外包的风险管理及防范进行一些探讨;
第四部分对税务系统,尤其是地税系统信息化及外包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第五部分对河南地税系统目前的三个信息化外包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对地税系统信息化外包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的分析。
第七部分主要是是根据目前比较成熟的信息化外包风险管理理论,探讨地税机关信息化外包风险的预警和监测。本文对地税机关在信息化外包中存在的风险按产生的阶段、类别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风险的措施,探讨地税系统进行信息化外包的新形式。最后部分以河南个人所得税项目的外包实施为例进行分析验证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可行性;
第八部分进行展望和总结。总结税务机关信息化外包的风险存在的阶段和方面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展望税务机关信息化外包的前景及对国家税收事业的积极促进。
税收信息化;信息化外包;地方税收;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公共管理
王舰
2009
中文
F812.423
68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