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446

从《论语》的翻译中看中国本土文化的传递

刘洋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中,文化与翻译的复杂关联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对促进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论语》的第一个英译本自1691年问世以来,已经有300多年的时间了。其间出现了众多译本。受译者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论语》英译本。本文试图以这些英译本为基础,探究中国本土文化在译文中产生的效果以及偏差等。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翻译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其英译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译文质量研究或者多译文比较等方面。本文虽然也以多个译本为基础,但将重点放在了《论语》中本土文化的特色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许多《论语》中的核心概念和文化专有项在英文中实际上是无法一一对应的,一些看似对等的译文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许多源语言的文化特色。而有的译者,为了追求意义上的准确,对《论语》中同一个哲学概念采用了不同的译法,使译文丧失了原本的整体性,无疑得不偿失。本文通过对选取的核心概念的不同译法进行比较,对《论语》中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分析,进而对《论语》中的本土文化在英译本中的传递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对译者在《论语》英译本中经常采用的文化翻译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中国典籍的英译有所助益。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实际上在中国外译汉的比例远远超出了汉译外的比重。译者在重视这一问题的同时,应该注意翻译过程中对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保留,对于目的语文化中缺失的文化概念,应该大胆创新,虽然可能会在开始时对目的语读者造成~定的理解负担,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将促进文化间的交融与互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语》;文化传递;翻译策略;本土文化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邓红风

2009

中文

H315.9

55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