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渔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
面对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渔业产业链水平低下、发展后继乏力,渔民减船转产压力巨大的现状,实现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化经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渔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渔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也是降低交易费用、缩短时间和提高渔业效益的正确选择。
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渔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理论,介绍了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组成要素、组织模式、运行机制。
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分工协作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是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当前渔业产业化经营是山东省实现渔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发展现代渔业的现实需要。
第三部分实证分析了山东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情况。具体做法是:重视龙头企业的培养;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渔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以标准化提升渔业产业化;坚持对外开放,以国际化带动渔业产业化;适应经济发展格局的变迁,适时调整渔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引领渔业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渔业产业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分散的小生产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市场贸易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为渔业科技推广开辟了新途径;促进渔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初步建立起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保障渔民正常生活;现代渔业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但山东省渔业产业化经营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益协调机制尚未使利益各方结成经济共同体;科技创新机制滞后于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风险保障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开发机制滞后限制了渔业产业化的正常进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政府推进机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山东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SwoT分析,在了解山东省进一步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环境的前提下,理清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进而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优势产业区和优势产业带;选择合适的渔业产业化项目,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内部利益协调机制,创新产业化经营体系;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夯实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支撑;创新市场开发机制,完善水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改革风险保障机制,完善渔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服务保证机制,健全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政府推动机制,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进一步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机体对策。
现代渔业;渔业产业化;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民经济学
魏晓琴
2009
中文
F326.4
64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