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3404

解读海明威的死亡主题

李颖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死亡是生命周期中的非凡时刻,也是精神活动的最终归宿。一方面,人类渴望获得永生;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面对死亡的审判。作为最敏感、最具洞察力的人,文学艺术家当然不会无视对死亡的思考。因此,死亡与爱情和存在一同成为了文学领域为数不多的几大母题。文学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究死亡所蕴含的意义,使生命得以升华。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也毫不例外。生与死的价值是其文学创作恒久的主题。更确切地说,对生死的探究与思索使海明威脱颖而出。因此,对其生死主题的研究是拜读和探讨海明威以及深入了解海明威的切入点。 通常认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与其传奇的一生紧密相连。根据其童年经历、一战经历和随后的一系列战争经历(尤其是西班牙内战和二战经历),海明威的生死探究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明威认为“他永远不会死”;第二阶段界定为“死亡与人类”;第三阶段为“人类与死亡”。第一阶段,海明威对死亡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无邪,他认为“他永远不会死”。这种想法在他的生死初探《印第安营地》中生动地表现出来。第二阶段,海明威对死亡的看法可以概括为“死亡与人类”。他认为死亡不可战胜,面对死亡,人类软弱无力。这一阶段,海明威经历了战争(或者说海明威经历了死亡),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布满了创伤。他褪去了孩提时的天真和对生活的幻想。他勇敢地面对战争和死亡,但却感到孤立无援。他认为,人类能够勇敢地面对死亡,但却无法战胜死亡。这种观点深刻地体现在《永别了,武器》中。在生死探究的最后一个阶段,海明威的看法能够凝炼为“人类与死亡”。海明威坚信,人类处于优势地位。尽管人类无法征服死亡,但却可以从精神上战胜死亡,实现人生价值。此时,海明威对生死表现出超然的态度和达观的境界。他坚持,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直视死亡,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与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死亡的壮美与尊严。这样,人类战胜了死亡,成为死亡的主人,实现了人生价值。从“死亡与人类”到“人类与死亡”的变化代表了海明威对生死观点的转变。这一转变,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清晰可见。 再者,海明威的文学作品经常使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其“冰山原则”的写作风格,进而加强对生死的探究与思索,合璧天成。本论文从两方面分析了海明威小说中的象征主义:“生命的价值”和“勇气--最古老的价值观念”。据此来解析海明威从“死亡与人类”到“人类与死亡”的转变,进而说明人类不仅能够活得有意义,而且能够活得有风度,即使是在死亡的重压之下。“生命的价值”体现于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勇气-最古老的价值观念”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得以探究。 本论文还不懈地探索了海明威死亡主题的深远意义。海明威创作的英雄以“硬汉”为原型,“硬汉”这一概念由美国海明威研究专家菲利普·扬提出来。海明威自己认为,硬汉“是一位生活在没有秩序、经常充满压力和痛苦的世界中遵循着尊严、勇气和忍耐的英雄”。通过对硬汉的刻画,海明威展现出一种不朽的生存精神--“压力下的风度”,也展现出他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海明威的硬汉遵从行为准则,恪守尊严,直视虚无的现实(包括意外、事故、毁灭和死亡),进而为生命增添了信念、秩序、意义和价值。此外,海明威对生死的探究与思索还升华到了如何面对生与死的高度。他指出,人类很有必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领略生命--即以他所谓的硬汉那种摧不垮的“压力下的风度”的不朽精神来领略充实、高贵的生活,谈笑若定。 海明威及其对人类永恒的死亡主题的思索和对生命最终价值的追求,永远地存入了世界文学宝库,也深深地植入了美国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进程的土壤之中。他们不断地给后人以生命的启迪和艺术的滋养,指引其行为与生活。另外,海明威对死亡主题的深入研究,无疑也促进了人们从更深的层面和领域认识海明威所处时代的西方社会状况和精神世界。海明威的死亡经历,他对死亡的直视与反抗,无论是痛苦的还是勇敢的,以及他的生活经历,无论是愉快的还是苦难的,都是处于荒原上的20世纪西方世界生动的艺术写照。 海明威及其文学创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们成为了美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特质、象征和里程碑!

海明威;生死探究;存在价值;死亡主题;文学创作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李忠华

2009

中文

I712

36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