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决策中的专家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公共决策面临的环境纷繁复杂,公共决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决策失误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日显重要。科学决策需要有专业知识的辅助,专家是在某一领域对学术、技能有特长的人才,专家掌握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政府信息的不足。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专业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专家作为政府的外脑,能对公共决策施加一定的影响,是公共决策参与主体之一。要更好地发挥专家在我国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一条有效途径是设计更好的制度,建立更完善的运行机制。同时,在决策过程中也不能过分强调专家的作用而忽视公众的意见,应建构政府、专家、公众三者互动机制,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现有的国内外有关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有一些阐述,有的从思想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有的则把专家的知识分析与公共决策的制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参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幕僚制度,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但古代的专家参与无法摆脱对决策者个人的政治依附,决策的随意性很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公共决策专家参与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决策逐步走向科学化。近年,地方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公共决策引入专家参与的新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参与制度的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参与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主要有专家参与制度不完善、专家意见难以保持中立性、专家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专家角色被边缘化、专家意见与公众意见存在矛盾和冲突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专家参与的制度建设,这是科学决策的保障。促进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参与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是:树立科学执政与重视专家参与决策的观念,实现由经验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的转变;加强公共决策专家参与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通过建立提供政策咨询的专家队伍、整合专家资源、保护专家权益等措施充分发挥专家在公共决策中的有效作用。同时,应注意一点,专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民众,其并不必然代表普通群众的利益。在关系公众利益的公共决策当中,有必要建立能及时收集普通民意的机制以防止专家意见对民众意见的排斥、专家专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公共决策模式的选择,通过对几种公共决策模式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公共决策面临的环境,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决策模式应是能让政府、专家、公民三者良性互动的模式。
公共决策;专家参与;参与主体;知识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行政管理
郑敬高
2009
中文
D630.1
53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